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是成功学榜样吗?
时间:2017-04-05 作者:张明扬 点击:次
在历代中原王朝中,可能没有一个王朝的皇位继承比唐代更混乱不堪的。
按照儒家的正统观,“嫡长子”是皇位继承制度中的首要原则。从礼法上而言,在“嫡长子”被立为太子之后,“历史”其实就终结了,皇帝再无易储之念,皇子们再无非分之想,各安其位,岁月静好。
但有唐一代,尤其是中前期,皇位继承中出现了皇太弟皇太叔皇太孙甚至女皇众多花样,夺嫡之争从未平息,宫廷政变成了帝国标配,皇太子被废乃至死于非命成了帝国常态。
对此,一个非常正经的解释是,大唐皇族出身于关陇军事贵族,天生崇尚武力,认为皇位更应该通过武力获得;同时,大唐皇族血统上沾染了胡化,而北方胡族本就对汉人的“嫡长子”继承观缺乏敬畏,军事政变才是硬道理。
我更偏爱一种“人身攻击”式的解释,这一切得让唐太宗负总责。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是大唐的第一任合法太子,也没有犯下任何谋逆大罪,就被秦王李世民在一场军事政变中给杀了。之后,李世民还顺带着把李渊的皇位给夺了,让父亲转岗为形同软禁的太上皇。
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李世民的夺位都是缺乏合法性的,就连对他赞不绝口的司马光,也不得不承认杀害合法太子李建成是“贻讥千古”之举。
但李世民是典型的“逆取顺守”,即位后过于绚烂的文治武功让玄武门之变也顺带着平添了合法性,仿佛成为了鼎定大唐盛世的历史转折时刻。《旧唐书》就说,“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
对于子孙后代而言,唐太宗的这次精彩反转是堂非常有寓意的政治课,他们从中或许可以得到三点启示:第一,不用去管什么嫡长子继承制,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当太子当皇帝;第二,如果已经立了太子也没关系,搞一次玄武门这样的军事政变夺位就是;第三,不要怕武力夺位被世人诟病,只要日后的政绩好,你照样是位伟大的帝王。
这堂课的精髓首先被唐太宗的儿子们悉心领会了。正如李树桐先生在《唐史研究》一书中说:“唐太宗既成为全国大多数官吏和人民所崇拜的对象,太宗家庭里的诸皇子,当然也不例外。他们没有指摘太宗得天下的手段毒辣,全都景仰太宗是对内对外的成功者。他们认为夺嫡不只是可通之路,而且是成功的必要手段。他们认为太宗是夺嫡成功最好的榜样,他们都想模仿效法,希望做太宗第二。”
唐太宗的嫡长子是李承乾,即位时就立为太子。但到了贞观十年,唐太宗就动了易储的念头,他属意的是魏王李泰。
而李泰显然是将父亲的夺嫡之路视作“最好的榜样”,处处仿效父亲的各种手段;而太子李承乾显然也将李建成被夺嫡视作身边的历史教训,处处防范李泰。
讽刺地是,之后发动政变的倒不是李泰,而是自觉储君之位不保而先下手为强的李承乾。从重演玄武门式政变的角度而言,李承乾才是父亲李世民的最忠实政治继承者。
政变失败后,李承乾自然被废,而李泰却也被朝野视作不安分的搞事者,夺嫡失败被废黜,最终便宜了以仁厚著称的未来唐高宗李治。唐太宗易储时的说法非常值得玩味,“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嗣者,两弃之。传之子孙,以为永制”。唐太宗的意思很明显,让子孙后代不要学玄武门事变,学了也不让你当太子;他自己可以夺嫡搞政变,但子孙后代们不能做。
此时的李世民,更像是心有余悸,刚刚躲过了玄武门之变的幸运版李渊。
但子孙后代们显然没有听取这则“补充性解释”,他们效法的仍然是那个玄武门之变中,杀伐决断的唐太宗。李隆基连续发动政变并逼宫父亲睿宗李旦,不仅巩固了太子之位,还将父亲变成了太上皇;太子李亨趁着安史之乱,在李隆基不知情的情况下自立为帝(唐肃宗)。他们都在不断重演着各自版本的玄武门之变。
不能仅仅责怪太子与皇子们。太宗之后的大唐帝王们,对“立嫡以长”制度若即若离,打心底里就不太认同,武则天几次废太子甚至废帝,唐玄宗李隆基废掉太子李瑛并一日之间诛杀三个儿子,都在有意无意间主动破坏着一个稳定的有预期的储君继承制度。
而对于唐肃宗们而言,他们的政变可以视作“防御性政变”。正是因为有了玄武门的案例,大唐太子们才会明确地知道,太子之位并不天然稳固,随时面临着被兄弟夺去,被父皇废黜的风险。因此,百分之百确保自己太子之位以及顺利登基的方式可能也只有发动“防御性政变”。从逻辑上看,此举可以视作“为了防止玄武门,所以发动玄武门”。
也就是说,玄武门之变不仅是一则“经验”,同样也是一则“教训”。唐太宗的子孙们的确也在学习“如何避免玄武门之变”的教训。
唐睿宗李旦即位后,一度同样遭遇了“玄武门问题”。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三儿子李隆基拥立功劳最大,也最有才具,但长子李成器却也未犯过什么错,本是理论上的太子。
唐睿宗固然担心重蹈玄武门的覆辙,但李成器可能是那个更担心成为李建成第二的人。在确定太子之前,李成器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为由坚决辞让太子之位,“涕泣固请者累日”。唐睿宗则顺水推舟,立了李隆基为太子。由此,李成器借由主动让步保全了自己,而玄武门之变则很可能是他此举的主要理论资源。
唐玄宗可谓是“成也玄武门,败也玄武门”,他由发动政变登基,最终也因儿子的政变退位。而他的儿子唐肃宗,差点也重演了父亲的“玄武门人生”。
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唐肃宗准备让“性英果,有才略”的三儿子建宁王李倓掌握军权,做天下兵马元帅。但谋臣李泌谏言称,如果建宁王掌握了军权,立了平叛大功,那么这将置唐肃宗的长子广平王为何地。在这个新版玄武门之变中,立了军功的建宁王就是秦王李世民,而长子广平王则是太子李建成。这一可怕的政治后果很可能吓坏了唐肃宗,因此决定换广平王任天下兵马元帅。当李建成和李世民成了一个人,玄武门之变就缺乏了政治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