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降低判断力,忙碌拉低智商,这是真的吗(2)
时间:2017-04-01 作者:钟布 点击:次
我们再来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凯西是一个从小都要处处要强的尖子生。她上高中时立志要做一个医生,于是在高中阶段选修的课程都是最难的荣誉课程。进了一所名牌大学后,她没有一刻地放松,因为她的目标是顶级医学院。在美国要考医学院,必须先上四年大学,获取学士学位后才能报考。凯西如愿考入心仪的医学院,最后开始到医院做住院医。
做住院医是当医生最辛苦的一个培训阶段。凯西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每周工作时间都在80小时左右。早上6点前,她来到医院,开始上班。中午短暂休息,她经常参加午餐医疗小组会,或带上一份快餐去听学术报告。即使很累很忙,她都利用午休参加这些会议,因为她的目标是成为最优秀的医生。
凯西晚上常常要忙到凌晨1点才回家。回家后她也不愿浪费任何时间,尽量争取读一些医学论文。作为医生,她知道,锻炼身体很重要,于是她争取天天锻炼。有时她太忙无法做到天天去健身,一旦有空健身,她经常花三小时来健身。这样第二天早上她还坚持6点钟到医院上班。
渐渐地,凯西发现她无法关注身边的很多事情。她与朋友的交流很少,自己家里几个星期也没有收拾,换下来的脏衣服到处都是。吃饭没有胃口,为了节省时间,她只吃沙拉和水果,最后出现营养不良。为了逃避这个乱哄哄的家,她下班回家很快就出去健身。后来,她发现信用卡和物业账单也忘记付。
她患有糖尿病,每天要服用胰岛素,但她常常忘记,而工作中也经常丢三落四,以前从来不会出现的差错也频频发生。她知道,这样下去不但做不好医生,可能还会危及生命,因为她的血糖有时高得惊人。这样的生活最终让凯西感到害怕,她埋怨自己成了一个废物,不但距离优秀医生的目标越来越远,而且无法维持正常生活。她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凯西最后病倒住院。她终止了住院医工作,强迫自己放慢生活节奏,看看电视,读一些闲书,和朋友去逛街、去旅行等。渐渐地,凯西从新开始享受生活,最终重新开始做住院医。这一次她知道不能太拼命,做一名好医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凯西从小喜欢画画,但为了当医生,她放弃了这个爱好,现在她从新开始,在工作之余学画画。她在自己的日程中特别划定一些时间,专门用于让自己空闲下来,什么都不做。更重要的是,她学会在工作压力之下放松自己,结果工作变得更有成效,同事和病人对她的反映更好。
在日程中划定一些空闲时间放松自己,说起来容易,但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例如贫困的人,并非让他们多一些空闲时间就能够学会如何平衡收入和支出;身陷孤独的人并非去旅游一趟就能够治愈孤独,学会结交朋友。关键是要让身陷“稀缺陷阱”中的人认识到自己的处境,让他们看到这个陷阱占据了他们的注意力,阻碍了他们关注长远目标的能力。
研究发现,长期的资源稀缺会导致一些“稀缺思维模式”,让人失去决策所需的认知和判断力。穷人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没有精力来考虑其它的事;一个忙碌或孤独的人,为了赶时间或消除寂寞,不得不关注一些短期行为,而没有精力关注长远的发展。即便摆脱了这种稀缺状态,他们也会被长期困在“稀缺的陷阱“之中。
多数穷人之所以贫穷并非他们不努力,而是因为长期的贫穷降低了他们的认知和判断力。如果只是简单地救济穷人,穷人的“稀缺思维模式”还会导致他们无法利用这些福利摆脱贫困。
穆来纳森教授认为,合理的社会流动方式应当是建立基本的社会安全体系,同时保有社会竞争的上升通道,资源入口向全社会开放,让个人保持正常思维,有条件有尊严地奋斗才能最终走出稀缺的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