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会为比赛而背古诗(2)
时间:2017-02-16 作者:王小妮 点击:次
我的脸上
有点扎
羊毛上带着
你不小心粘上的枯叶
你的脑袋很臭
可我喜欢
泥巴和羊圈的味道
这首诗写在2012年,作者当时12岁。她在新疆出生,在新疆上小学,后来全家搬到南方,听说一到假期,她就央求家长回新疆,她有个很好的借口,一回到新疆她就能写出诗。
一个孩子如果从5岁开始背古诗词,不间断地背到12岁,数目一定很可观,但是,让他写出和合仄押韵的古诗还是不容易,要把自己的真切感受都放在一首古诗词里就更难。
新闻图:学习古礼的小学生
新闻图:学习古礼的小学生
古诗词的门坎不只让人不自由,它还时常有意拉远距离,要隐晦要指代,月亮不能直说,要说蟾宫,玉盘,银钩,婵娟,好像说了月亮就破坏了古诗词的诗意了。
“背”还是“不背”?
从这个春天开始,背诗热潮即将开始,虽然它刚开始像是个游戏。
很多小学生中学生可能被要求背诗。其实孩子们没选择,当然是老师家长说了算,老师家长多数都认定背诗和背书,才是学生时代最积极上进的“正能量”。
我教书的七年里,一直都有遇到喜欢古典诗词的大学生,有些是自己喜欢,自愿背的,有些随身带着抄诗的小本子,也有古诗词和现代诗都喜欢抄的。
更多的学生虽然不一定能背很多古诗,但认为诗就是古体的,现代诗不是诗,这和中小学教材编选时候“重古诗轻现代诗”有关。
新闻图:现代“私塾”
新闻图:现代“私塾”
不过,曾经有个期末,下课路上,偶然听见几个学生大声抱怨,他们刚刚是一节划考试重点的课,古代文学史老师一下子列出二十几首古诗,要求首首都熟背。
被动地背书谁喜欢?
要说背诗,电脑一定夺冠,比下围棋容易太多了,一点悬念都没有。电脑不卡壳不紧张,只可能太老实,不会抢答。
小的孩子们不像大学生能抱怨,他们只有顺从,他们听大人说,先背下来,长大自然慢慢会理解,好像背古诗就是个先苦后甜的过程,而那个等待在很远的未来的甜,谁也不知道是什么。
为什么不直接给他们尝尝甜,不让他们立刻发现身边的美?
古诗词的意境还在吗?
如果某一天,城市里没有雾霾,能见度非常好,人们透过窗子看到了远山上的雪,想到了那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可窗子可能是装了防盗网的塑钢窗,从这窗口看见的雪山,跟木窗棂里框起的雪山,感觉非常不一样。还有,窗外是不是够安静,不要有快递车经过,货柜司机不要长按喇叭,有人正在窗口背古诗呢。
古诗词已经退后,成为庞大而遥远的背景,它发生的依托,那些特定的心境氛围场景都不可重复,想找到古诗词里的微妙感受只能越来越难,不得不尽量调动想象力,而这想象和现实之间隔着不可拉近的距离。
比如古人玩“飞花令”是行酒令,借了酒力,容易松弛,思绪更自由,离诗才更近,而一场电视竞赛常常充满了和古人的游乐心境正相悖的紧张。
竞赛能推广,而诗的唯一性,诗意的意外发生和瞬间即逝,都不可能被推广。
对于现代人,古诗词或者更接近重重约束下的向内和默读。
最初接触它的小孩子们可能刚好感觉到韵脚的舒服,而成年人在紧贴膝边的稚嫩童声里领会悠古的美,这已经很好了。接下来,如果孩子还想继续,就由他,想背诵想放弃都行,不要强迫他们从此变成背诗童,背到滚瓜烂熟,背了成百上千,给个什么奖励,光彩照人,万众瞩目,这些毕竟和诗本身都没关系了。
2017,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