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评论 >

你可以不喜欢《魔兽》,但你要尊重那些为它痴狂的青春!

你可以不喜欢《魔兽》,但你要尊重为它痴狂的青春!


你可以不喜欢《魔兽》,但你要尊重那些为它痴狂的青春!
 
这是一部毁誉参半的电影!
 
这是一部创造了国内票房各种记录的电影!
 
这是一部国内与海外有着截然不同境遇的电影!
 
这是一部死忠为之热血沸腾,但非玩家却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的电影!
 
这,就是《魔兽》。
 
我们可以不喜欢《魔兽》,但我们要尊重那些为它痴狂的青春!我们可以不喜欢《魔兽》,但我们要尊重那些执着于回忆青春的不同年龄的魔兽粉丝。
 
这种尊重,一如我们某个年龄段的人对《大话西游》的恋恋不舍;这种尊重,一如我们某个年龄段的人对儿时河流、田园昆虫、蓝天白云的百般依恋;这种尊重,一如我们对叛逆青春的不肯诀别。
 
所以,我们可以说看不懂,但我们不能鄙视;我们可以说不理解,但我们应该学会尊重;我们可以说有代沟,但我们不能越界!
 
以上,是我这个非魔兽玩家的一点感悟,说出来,并非讨好魔兽的粉丝,而是力求一种客观。
 
其实,除了电影内容,《魔兽》可以教给我们中国互联网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慢慢品味。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这些感悟,不涉及任何对电影本身和游戏本身的褒贬。
 
第一,“中外合作”的启示。
 
看看《魔兽》的那些出品方:“暴雪娱乐(美国)、传奇影业(美国)、亚特拉斯娱乐(美国)、环球影业(美国)、腾讯影业(中国)、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北京太合娱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其中,传奇影业早在今年1月份就被万达集团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23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入帐下。
 
出品方多一半是中国公司,他们在这部电影中的运作,无疑会给今后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经验。
 
第二,“洋为中用”的启示。
 
我不认为这是一部纯粹的好莱坞大片,某种意义上看,《魔兽》更像是一部披着好莱坞外衣的中国电影。
 
《魔兽》在海外之所以没有在国内受欢迎,根本的原因是这部电影很像是为东方观众或者干脆说是中国观众量身定做的。为中国粉丝而拍摄,不是这样吗?魔兽游戏是纯粹的舶来品,但其电影却被中国粉丝更加喜欢。虽然中外有别,但“洋为中用”也是功劳不小。
 
中国互联网公司完全可以走出去,去挖掘别人的IP。那么,下一部由游戏IP而来的电影会是什么呢?
 
第三,“百年老店”的启示。
 
从21世纪初诞生至今,魔兽世界火了很多年。在其巅峰的那一年,注册用户达到了1200万。虽然,它的鼎盛时期已过,但在2015年年底仍然拥有超过550万的注册用户。
 
这种“百年老店”式的游戏,国内有多少呢?
 
如果想要在十年后让今天的玩家回忆青春,那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就应该有创“百年老店”的信念。否则,多年之后,你让曾经的青春少年们拿什么去在自己的青春墓前祭奠?
 
第四,青春是最好的IP,粉丝是最好的资源。
 
谁不曾青春年少?谁不曾疯狂无知?
 
当一切沉淀到心底时,这些不是消失,而是一种积蓄、沉淀。而一旦唤起记忆的狂风掠过,一切都会重新被从心底卷起。
 
这,应该是《魔兽》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以上四点,无关电影和游戏本身,只是一点启示。
 
其实,与《魔兽》相比,我更喜欢同期的《X战警:天启》。很多人想必也是如此。
 
“为了艾泽拉斯,为了联盟!”这句让无数人热血沸腾的豪言壮语,在我的心目中和《终结者》系列中的“I will be back”没什么区别,甚至在孩子心目中和灰太狼的“我还会回来的”也没什么区别,因为这就是粉丝信仰!
 
我知道,《魔兽》应该还会有续集,电影结尾已经发出了预告——“我们的世界已灭亡,但你会在这里成长。在这儿努力学习,让兽人在此安家。任何人不能阻止你前行的道路。”但新的《魔兽》电影前途如何我就不清楚了,虽然依然有那么多粉丝贡献力量,可曾经巨亏的传奇影业能否坚持下来却是个问题。
 
最后,重复一下前面那句话,我并不喜欢《魔兽》,但我尊重那些为它痴狂的青春!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