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超发为啥却没有推高国内通胀水平?
时间:2016-04-16 作者:不执着财经 点击:次
如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所言:通货膨胀,在任何事件和地点,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只不过,我国货币超发的资金都囤积在虚拟经济领域,一旦虚拟经济泡沫破裂,超发的货币随时会对我国物价平稳和经济安全构成威肋。
尽管自2014年1 1月起,我国央行便开始采取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3月M2增速高达13.4%,但国内3月份CPI只有2.3%,显示通胀率走得非常平稳,猪肉、蔬菜价格上涨并没有将CPI推高到3%以上,而是与2月持平,这打消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同时,PPI在大宗商品大涨的助推下环比上涨0.5%,这是2013年来的首次。
不过,央行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M2余额144.62万亿 ,新增人民币贷款1.37万亿。显然,我国的M2余额达到GDP的2倍。若按此货币超发速度,要不了多久,我国M2余额有望突破200万亿大关 。现在很多人觉得奇怪,既然中国货币超发世界第一,那为什么央行货币超发却没有推高通胀?那些超发的资金都去哪儿了呢?
按照我国经济规律,M2先涨,之后是流动性最好的股票涨,随后有保值和投资预期的房价上涨,最终才会轮到CPI上涨。笔者认为,央行超发的货币大多都流向了虚拟经济(比如炒房、炒楼、炒农产品),从推高了资产价格泡沫, 这才使得我国的CPI整体涨幅相对温和,但货币超过之水最终还是会影响到CPI的增速。
中国的几次货币超发对资产的影响,极其相似。2005年中旬,M2 增速从同比13%迅速提升至 19%,从而引发股市同比上涨 20%,随后房价同比上涨 15%,最终传导到 CPI 同比增速 8.5%。类似的轮动,出现在了 09 年下半年。M2 增速迅猛,同比达 30%,股票房价随后飞涨。这两次资产轮动, 股票和房价基本是同向变化,只是房价变动时间晚于股市。
现如今,我们发现自央行货币政策宽松以来,国内资本市场呈现了轮番上涨的局面,但最终还是会传导到物价上来,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应该对潜在通胀因素引起足够重视,绝不可掉以轻心。笔者把近期央行货币超发归纳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房价跌,股市飙升(2014 年 11 月至 2015 年 6月),显然由于股市开始加杠杆,以及积聚了巨大的财富效应,大量的流动性直奔股市而来,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内,股市从3000点一下窜到了5100点以上。而这段时期内,国内房地产市场走势呈现“价滞量缩”阶段。
第二阶段,房价涨,股市狂跌(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我国一线城市房地产由于受到各种政策利好的影响开始复苏。而股市由于受到去杠杆、金融反腐等因素影响,同步入调整期。于是大量的流动性又集中在一线城市,疯狂拿地炒楼,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房价炒上了天。更为离谱的是,一些地产中介和非金融机构通过首付贷等方式,给无力付首付款的家庭提供买房支持。
第三阶段,二线城市和农品价格开始补涨。由于一线城市心房价上涨过快,各地方政府开始出台新政,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于是各路资金无处可去,只能将目标移向二线城市和以蒜姜葱为代表的农产品炒作上。
于是近期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开始火热起来,开发商纷纷将目光移向二线城市的土地市场,二线城市房价又开始被推高。同时,我们发现农产品价格开始大涨,比如,大蒜的价格已涨至每公斤14.4元,而去年同期为5.6元-7元/公斤,前年则是4元-5元/公斤。上一次大蒜价格高点为12.5元/公斤,出现在2011年3月下旬,当前,蒜价已经刷新了历史高点。
现在很多专家喜欢把股市上涨归功于“国家营造人工牛市”,楼市上涨归功于“刚需和改善型需求旺盛”,而农产品价格的飙升则归咎于“天气恶劣不给力”。但实际上,如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所言:通货膨胀,在任何事件和地点,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只不过,我国货币超发的资金都囤积在虚拟经济领域,一旦虚拟经济泡沫破裂,超发的货币随时会对我国物价平稳和经济安全构成威肋。
当前,中国经济的各项指标正呈现复苏势头,但也要看到,拉动经济回暖主要还是依靠房地产业和宽货币,而这样旧的增长方式只能给经济带来一时的复苏假像。现在我们不该再讨论货币政策还有多少空间,而是应该调整信贷结构(多倾向实体经济,少在虚拟经济内兴风作浪)的同时,还要力主调整经济结构(由原来旧模式向民间消费、投资转变),而唯有将旧经济增长方式彻底转变,我国货币超发的速度才能得到放缓,中国的通胀隐患才能完全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