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名著 >

中国人的心灵(4)

 

---------------
六拟想(2)
---------------


  大概宇宙的现象,至今还没有充分解释清楚,至颇有余地以容纳这样的幻想之存在。拟想的正当用途,乃以“美”装饰这个世界。比方像在道德的领域内,人类智力乃用以转变这个世界使成为满足人生的场所;而在艺术的领域内,是用拟想的天才在这个劳苦乏味的世界上撒布一层美的薄幕,使它生动而适合吾们的审美的享受。在中国,生活的艺术,与绘画、诗,合而为一。十七世纪末期,大文学家李笠翁在他的戏曲《意中缘》里有这么两句:
  已观山上画,
  更看画中山。
  拟想引用其潜思冥索,将贫愁化入美境,吾人读杜甫诗,此旨最能明显。美可以存在于茅舍中,亦可以存在于蚱蜢、存在于蝉翼中;最稀奇处,美亦可以存在于岩石中,世界上只有中国人会孤零零画一幅峋嶙残罅的怪石图。悬诸壁上,欣赏终日而不厌,此等怪石非为凡尼斯或馥劳伦斯的雕像,而是不加修饰的白描的艺术,存留着自然形态的粗鲁的韵律。吾们的审美享受即出自此等艺术中。的确,中国人的心是极端的精细的,几可以从一颗小小的石卵探索其美质,因为他们总是兴奋地从这个悲愁惨苦的世界上摄取最后一分的快乐。一幅孤零峥嵘的怪石,或一头猫儿密视草虫的绘画真是最配中国人胃口的艺术,它们可以让一般人闲情欣赏,悠游卒岁,虽战争爆发于户外而不顾。从平凡生活中寻求美,是中国的拟想之价值,真和华兹华斯(WordsWorth)一样,华兹华斯为英国一切诗人中最富有中国精神者。明末学者萧士玮,在雨点中也感到了美,他在笔记中说:人倘在雨点中久立而不去,可以体味出一种美的感觉来。这样的说法即为一般通行之笔记体裁。但这不仅是文学的要旨,亦为人生的要旨。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