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时间:2015-04-19 作者:王海涛 点击:次
顾老师,因为写了一个简单的辞职申请而走红。 这显然是顾老师始料未及的。可是,每一个网络红人,都有其“必须红”的理由。 辞职申请是这么写的: 辞职申请 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 顾** 2015.4.13. 顾老师“必须红”的理由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这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它触动了很多人内心世界——渴望挣脱现实的枷锁到另一个世界去看看,但实际上又无法挣脱现实的枷锁而难以到另一个世界去看看。 顾老师是一名心理学老师,已经任教11年,她在接受《河南商报》的采访时说,刚刚离职,“目前还没踏出郑州市”。 郑州,是我人生中最早见到的大城市,作为一个河南人,我能理解顾老师离开或暂时离开的冲动,也支持她“去看看”的想法。但当她的辞职申请,不,当她的只有10个字的辞职“诗作”病毒一样流行开来以后,我才发现,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不仅仅是顾老师的梦,也是中国梦。 可惜的是,顾老师的这首诗,在打动了很多小清新的同时,更是打动了无数的“营销狗”。一时间,各家公司的策划人员,在那张稿纸上,异彩纷呈地狗尾续貂出了各种铜臭。 可是,话说回来,本质上,这个世界就是各种铜臭主宰的世界。世界那么大,你想去看看,当然要带上钱才行的。有理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截至目前,营销狗们只是在那张稿纸上蹩脚地舞文弄墨,没一家公司豪爽地甩出人民币,高调地赞助一下顾老师,让她去环游世界。 教师,是一个我很羡慕的职业,每年的带薪寒暑假,足够花掉一个老师的半年的积蓄去外面的世界。我想顾老师应该不缺少时间的,我想,她缺少的,可能是自由的生活。那10个字,替很多人,喊出了对自由的向往,喊出了对枷锁的痛恨,对“世界很大但与我无关”的沮丧。 对自由的向往,是人类的梦想。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所以,这个世界上,不存在自由的人。所以,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向往自由。所以,这个世界上,从不缺乏觉醒者、反抗者,对这个世界的控诉。 挪威作家易卜生136年前的1879年写成的名篇《玩偶之家》中,女主人公娜拉,就是一位觉醒者和反抗者。那篇小说,描绘了一个家庭妇女摆脱“丈夫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娜拉,也因此成为“妇女解放”的先驱。 到了1923年,鲁迅老师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上发表一次著名的演讲,题目是《娜拉走后怎样》。面对聆听演讲的姑娘们,鲁迅老师指出,“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娜拉从痛苦从觉醒。但鲁迅深刻地指出,最痛苦的不是促使人觉醒的悲惨现实,而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身为一介书生,可以在京城买下四合院的鲁迅,给姑娘们普及了金钱的重要性:“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如你所知,我们芸芸众生,绝大多数,都在过着为钱而卖掉自由的生活:找一份工作,接受一个枷锁,换取可持续的薪酬。这样的生活,或许不美好,但也不悲惨。因为,大家都这样,不得不。 娜拉走了以后怎么生活,易卜生没有回答。对此,鲁迅说,易卜生不需要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写《玩偶之家》,只是“在做诗,不是为社会提出问题来而且代为解答”。 同样,顾老师的辞职申请,也是一首诗。它不需要回答,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之后该怎么办。 我想,看完外面的之后,大概还是要找一份工作吧。那些渴望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人们,大多,在旅行之后,还要回来,看老板的脸色。因为,老板负责发工资。 这不单单是个人的宿命。 放大一点看,100多年来,操盘这个国家的某些人,像觉醒的青年充满情怀:抗争、革命、解放,斗私批修,视钱财如粪土。最后发现,还是得老老实实地回到“解放前”,否则,会饿死人的。 那么,鲁迅老师当年面对北师的姑娘们,发表那样的演讲是什么意思呢?我猜,他是想说,有钱不一定自由,但自由必须用金钱赎买,所以姑娘们啊,你们一定要争取经济独立。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金钱,情怀只是毛线。 嗯,营销狗们,出卖自由,连夜在顾老师的稿纸上狗尾续貂,不是在玩情怀,而是在为稻梁谋——也挺好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