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评论 >

大萧条不全是金融资本惹的祸(2)


  
  大萧条的病因和所有经济危机一样,是有效需求出了问题。有效需求是一个弹性很大的概念,借用“生活必需品”一词先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在赤道地区生活的人,除了食品,其他商品甚至包括衣服和房子,都可以视为奢侈品。工业社会的特征之一是技术和资本紧密结合,通过技术创新,遴选发明成果,迅速商品化,不断催生和创造有效需求,扩充生活必需品的内容。
  
  由于人类具有复杂的社会性,所以更加面向个体家庭的生活必需品,应该被纳入涵盖范围更大的社会必需品。社会必需品可以简单分为公共、军事、个体家庭三个部分,不同发展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前两者通常优先,后者才能跟随,然后出现轮番推进或者齐头并进的场景。这种顺序和关系在工业文明时代尤为明显,英国和法国是榜样,苏联的计划经济建设步骤,以及后来新中国的发展道路都是如此,美国也不例外。可是到1920年代,美国已经完成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公共建设,工厂、铁路、公路、航运、市政基础设施等等,能够满足当时的社会需求。由于地缘安全的优势和奉行孤立政策,美国还无需将各种资源投向军事领域大搞扩张。
  
  工业文明能够飞速发展得益于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生产扩张不能得闲。不过从技术创新到发明成果的商品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时间跨度很漫长。个别项目及行业停滞对社会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出现大规模断档,工业社会将无法承受,必将引发动荡。所以现在回过头来看,可以发现,作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美国在完成这些建设后,遇到了一个最前沿的问题:缺乏适合大规模生产与有效需求相符的新产品,导致在1920~30年间,技术发明和商品化之间出现了10年左右的脱节。这种脱节跌破了社会发展所能承受的临界点,结果就是金融资本无处可去,只能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广阔空间里如无头的苍蝇乱撞,自娱自乐中制造泡沫,然后等待破灭。
  
  尽管当时声称已经进入电气时代,但是民用家电产品乏善可陈。形成的强烈反差是公共领域和军事领域实现了工业化,而家庭工业化却严重滞后。1930年时,美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电网大范围覆盖美国普通家庭。不过即使是比较富有的家庭,也仅有电灯、电话、电扇等几样设备用电,其他产品多是手动机械提供动力,或用电池和汽油,最奢侈的算是私人小汽车。尽管收音机、留声机、电熨斗、电热水器、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等电器已经在20世纪初期被陆续发明,另外还有小型照相机、煤气炉等,可是都没有能够及时做到大规模普及民用的商品化,很多尚处于技术雏形阶段。大萧条催生大转变,经过各方努力,技术进步和商业生产再次完美结合,以上商品在1930年代前后陆续进入美国普通家庭,增长迅猛,为经济复苏注入巨大电能。从此工业化的阳光真正覆盖全社会,电连起所有角落。相比于公共领域和军事领域,新技术发明如果普及至家庭和个人,不仅能为经济增长带来新动力,而且持续性较强。这才是解决经济危机、避免经济危机的长久之道。
  
  1933年罗斯福任总统后,利用炉边谈话节目,向美国人民宣传其政策,进行政治公关,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是因为30年代初,收音机大范围进入了普通人的家庭。

  1960年9月26日,美国总统候选人肯尼迪和尼克松进行了历史上首次总统大选电视辩论。这是因为50年代,电视开始大范围进入普通人的家庭。
  
  大萧条之后,其他列强又洗了一次牌。英法恢复缓慢,德日提升迅速。大萧条和希特勒上台有直接关系,但是和二战爆发是间接关系,中间德国的全面复兴是关键,恢复强国地位后需要继续扩张才是引起战争的主因。日本侵华和大萧条没有必然联系,谁能相信如果没有大萧条,日本就会放下屠刀?总之,即使没有大萧条,二战也会爆发。另外,苏联是个庞大的特例,在远离西方经济体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主导的国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在全球传播提供了范例。苏联依据国情,规划了很多大型化、军工化的生产企业,同期的德国和日本也有相似的举措。
  
  美国的安全优势,可以保障政府不需要强力介入企业的经营活动。于是在自生自灭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很多具有实力的民用及军民两用大型企业,同时还有一大批具有活力和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当苏联依靠计划经济,更多展现极权和军事的威力时,美国则更依靠市场经济,更多展现创新和资本的魔力。两种经济模式最终形成的技术取向差异影响更为深远。大萧条后,美国又迎来了一个甲子的高速发展期,从大萧条最大的受害者变成最后的大赢家,从世界强国变成世界霸主。而苏联本是大萧条中最大的赢家,二战后也是世界一霸,却因民用技术创新不足,民生长期受到抑制,最后在冷战中败北。
  
  回首大萧条,留下的并不全是痛苦、泡沫和阴影,家庭的全面工业现代化正是从那时开始的。回想中国普通家庭改革开放以后,对早期购买的每一件新家电恐怕都记忆犹新。布满雪花的电视机、嗡嗡作响的电冰箱、洗涤和甩干分开的双缸洗衣机等等,都要倾注心血和金钱,也非常令人着迷,可是现在已经习以为常。更换过多少部手机和个人电脑,能记清楚的人会越来越少。家庭现代化与公共设施现代化、军事设备现代化,三者相辅相成,组成稳定支撑,工业化国家的强国之路无不如此。如果将来的技术发明,公共设施部分在满足需求后,家庭部分能成为主角,而把军事部分放在一边,那真是全人类的一件幸事。

  



作品集丁不二方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