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断肠声里忆平生

——读《渌水亭畔金缕曲》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性德 《浣溪沙》
        一口气读完《渌水亭畔金缕曲》,一份伤感压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本书写的是被誉为“清词三大家”之一的纳兰性德,其短短不到31年的生涯,相比漫漫历史长河,显得是那么短暂,但纳兰性德用他的至真至爱和一个满人对中华诗词独特的悟性,为大清历史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纳兰性德,字容若,他的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喇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的。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说实话,对纳兰性德的词作,笔者并不认为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纳兰性德虽然天资聪颖,但有几点也形成了他无法避免的局限。一因其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满汉文化之间的差异需要时间抹平;二因其出生在身份显赫的纳兰世家,早年并无过多复杂的人生经历,从而导致词的意境不够开阔;三因其英年早逝,上扬的才情被无情的终止。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55年,逝于康熙二十四年,即公元1685年,去世时不到31岁,期间还有9年时间为康熙的侍卫,其词作正在上升阶段。但纳兰词作以文笔细腻、感情真挚见长,故多有佳作,因而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晚清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渌水亭畔金缕曲》从康熙七年写起,至康熙二十五年收笔,按时间推算,也就是纳兰性德14岁至31岁之间的人生故事,这正是人生最为重要的阶段,当然也是纳兰性德14岁之后全部的生命历程。作者张立和应该对纳兰性德有着较深的研究,全书文字精炼,以纳兰性德及其友人的词作贯穿全文,于婉约中见凄凉,恰恰与容若写词的意境相符。书名中“渌水亭”位于康熙年间的明珠府(现为宋庆龄故居),后因皇上特准在花园中引入御水,故改名“恩波亭”。这里是纳兰性德吟诗会友的地方,也是当时京城文人才子汇聚的中心,而《金缕曲》则是纳兰性德赠友词中用得较多的词牌。
        纳兰性德短暂的一生,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外,当可用重义、忠情、敬业6个字来归结。
        先说“重义”。纳兰性德身世显赫,但他从不以家境自耀,交朋结友以才情、德行为重,对认为值得一交的朋友肝胆相照,愿两肋插刀。
        康熙七年,为救江南三布衣之一的姜宸英,不惜得罪当时权倾朝野、野心勃勃的鳌拜。
        江苏才子吴兆骞,因受顺治十四年丁酉科考案牵连,含冤流放宁古塔20余年。纳兰性德明知丁酉科考案是先帝钦定的大案,但仍为其平反冒险力谏,并筹集资产代吴兆骞为国捐款,将功折过,终于帮助吴兆骞回到了京城。
        挚友顾贞观厌倦官场,放弃京城的繁华,愿到山野之中,“筑茅屋三楹,依山傍水”,过与世无争的生活。三年过去了,纳兰性德担心顾贞观为生计所累,想请其回京,便在府中僻静处造一田园风光美景:穿过渌水亭畔,越过竹林,走入柴门,迎面是三楹精巧的茅屋。屋子的墙和顶都用树干、树枝搭就,再以草拌黄泥、石灰筑成,顶上铺茅草,屋内散发着一股乡土的清香之气。茅屋四周树影婆娑,青竹吐翠,前边的院子里有木架、石磨。屋后有几分菜地,分畦划垄,种着各样蔬菜,田边是一眼辘轳深井,用井水灌田浇地。如此田园美景建成,纳兰性德修书一封:
        三年此离别,作客滞何方?随意一樽酒,殷勤看夕阳。世谁容皎洁,天特任疏狂。聚首羡麋鹿,为君构草堂。
        并附上新作的一首词,诚邀顾贞观回京:
        问我何心,却构此,三楹茅屋。可学得,海鸥无事,闲飞闲宿?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误东风,迟日杏花天,红牙曲。
        纳兰性德待友人的这份“义”令人嗟叹!
        再说“忠情”。纳兰性德的爱情观也大异于官宦子弟,他崇尚对爱情忠贞不二、从一而终,这在像他那种身份显赫的世家是难能可贵的。少年纳兰的初恋是苦涩的。笔者看过两种不同的版本,一是《百家讲坛》说,纳兰性德的初恋是府中的一丫鬟,但因种种原因“终不得合”,有《画堂春》词为证: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一是本书中讲的,其初恋是表妹端柔(后端柔因选秀被召入宫中,册封为贵人)。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就《画堂春》来说,词中多处用典,“桨向蓝桥”用的是唐人裴硎《传奇》里的典故,裴航乘船至蓝桥时,口渴求水,得遇云英,一见倾心,遂向其母提亲,其母要求以玉杵为聘礼,方可嫁女。后来裴航终于寻得玉杵,于是成婚。“药成碧海”出自李义山“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说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饮牛津”用《博物志》的典故,按《博物志》:旧说天河与海通。把全词联系起来看,容若恰恰是想说明恋人入宫后再想与之结为夫妇是没有指望的。而且就纳兰性德的家庭来说,想娶一个丫鬟当不致这么困难,即便当不了正室,立个偏房是不成问题的。再说,纳兰性德注重才情,而其表妹自幼学习诗文,这一点应与纳兰性德兴趣相投。
        史书记载,纳兰性德的妻子是卢氏静若。静若是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卢祖兴的千金,才貌双全,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夫妻二人感情深厚,纳兰性德留下的348首(一说342首)诗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写给妻子的。但婚后3年,卢氏因难产落下病根,不久便离开了人世。纳兰性德用情专一,哀妻离世,竟一病卧床数月有余,病中作下了被后人誉为爱情经典的《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可谓字字泪,句句血!
        最后讲“敬业”。纳兰性德自中进士入仕以来,短短十余年时间,编辑了《大易集义粹言》80卷、《陈氏礼记集说补正》38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大清初期规模最大的一部书《通志堂经解》亦由他编撰而成,此书收宋、元诸儒说经之书140种,并撰写了《通志堂经解序》共计63篇。此外,他还著有《词林正略》、《渌水亭杂识》四卷,并将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再后有人将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这就是后世广为传唱的《纳兰词》。在短暂而繁杂的侍卫生涯中,有如此令人艳羡的成就,除自身卓异的才情外,其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可见一斑。
        可怜天妒英才,纳兰性德的抱负和才情还未完全开发,就抱病离开了人世。词人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锦衣玉食,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对心境合一、长相厮守爱情的渴求,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7月1日)溘然而逝。纳兰性德的早逝,使中国文坛一颗本应光彩夺目的新星过早地陨落,留给后人的是一份永久的伤叹和常感词意绕梁的怀恋。


    作品集赵红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