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之外(周星驰的另一面)(2)
时间:2014-09-27 作者:王鸿谅 点击:次
作为票房“神话”,周星驰已经在香港保持了20多年的纪录,虽然产量递减,但纪录却不断被刷新。可是评论却一直很苛刻,20年里,一直在年复一年地断言着他即将过气。 周星驰在香港是凭借票房成为明星,而在内地,是通过《大话西游》完成“封神”。研究者张颐武分析过这种现象,他说:“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和一系列饶有兴味的电影都意外地不可思议地提供了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时代成长的一代人的最爱。对于他们来说,周星驰不仅是一种迷恋的对象,而且还是他们在QQ或者MSN里对话的语言框架。这使得周星驰不可思议地超越了在香港文化中的搞笑角色,成了内地新的青少年文化的一个象征。”“周星驰语言的特征就是他特有的逻辑与常规的颠倒和嘲笑。……这种颠倒让感情能够通过变形的方式更容易表达,让原来对于他们过度浪漫和夸张的东西由于片断的反讽性而更加易于被接受。他为网络消费的一代人找到了新的语言形式。这形式的最大特点恰恰是反逻辑。这正好迎合了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互联网的发散性和多元性要求和原有的感情逻辑和思考逻辑不同的东西,每天泡在网上试图和陌生的同代人做紧密交流的青少年正好要一点感情,但这感情在针对陌生人的时候如果直说又太肉麻,而周星驰正好填上了这个空白。” 只是,周星驰很清醒。不管是贬低还是仰视,他好像已经修炼到不为所困,可以随时拨开这些错位的纷扰,回归到自己的位置:“其实我不是一个艺术家,只是一个拍电影的人。”他不否认自己爱钱、爱赚钱,但他也很明确,爱电影。成为主导者,他有了更大的空间,也展现出更多不为人知的才华,比如对于音乐和节拍的敏感。陈震宇说:“他太厉害了,一秒半秒的差别都能听出来。”这个判断是《功夫》的配乐黄英华做出来的。《功夫》的片头曲是周星驰自己创作的,他哼出旋律,黄英华谱成曲子,后来反复修改,黄英华改动一秒半秒,周星驰都能听出来,黄英华都觉得很奇怪,多次对陈震宇感叹:“他怎么可能听出来!他对音乐太敏锐了,连专业音乐人都不一定做得到。”周星驰对于电影里的每一秒配乐都很在意,陈震宇回忆:“比如梁小龙饰演的火云邪神第一次出场,在精神病院里,拿着报纸蹲在厕所里,只是一个5秒的镜头,但周星驰一定要用一首莫斯科音乐,他不知道名字,但是会给我们线索,让我们去找,把版权买回来。” 周星驰不愿意配合人们的想象,成功的票房和商业操作早已让他衣食无忧,他可以越来越有棱有角,成为他自己。对于并不期待他德艺双馨,也不热衷他的私生活,只期待着他作品的欢笑和感动的观众们,这又有什么不好呢?至少他始终保证了一点,可以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东西。周星驰的下一部作品,将是2016年的新片《美人鱼》。就在平地起雷,突然冒出对他新一轮的人品声讨的时候,《美人鱼》的选秀却在声势浩大地进行着,有12万人来报名。 这就是周星驰,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他都已经是光影世界里独一无二的存在,他的票房号召力,还在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