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评论 >

《色戒》的精要不在“色”上

《色戒》影评:肌肤下的骨头

  ■“三年前,你可以的。”在奔赴最后的深渊之前,王佳芝终于对邝裕民吐露了真实的内心。我想,《色戒》的万千苦涩和劫难,都是从这个心结开始的。
  《色戒》的魅力,不是情节的波澜,画面的恢弘或者故事的奇妙,而是精彩在人物的塑造和内心深处情感与欲望的挖掘。我想,从表达人性矛盾纠葛的角度来说,《色戒》也许是李安最好的作品,就像早期“家三部曲”里的老父亲的苦闷憋屈,《断背山》里的牛仔的情感冲突碰撞,《卧虎藏龙》里李慕白的压抑悲凉,《色戒》里的王佳芝,则展现了一个最普通的战乱时期的中国女性,在国家、民族、情感、欲望中的抉择与沉沦。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正是国破家亡、哀鸿遍野、战火纷飞的时代,汪精卫伪国民政府的成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愤慨。避战香港的岭南大学的几个大学生,在得知汪伪政权的要员易先生由内地到香港活动,就生起了刺杀他以报效国家的宏愿。邝裕民是行动的头,年轻帅气而志向高大的他,吸引了王佳芝的爱慕。就这样,一个刚刚踏入大学的年轻少女,却甘愿成为了这次刺杀的主角。由王佳芝扮演一个香港富商的阔太太——麦太太,通过邝裕民的同乡介绍,认识易先生一家,然后慢慢接近易先生,勾引他,最后伺机杀死他。
  但是,对这群天真的学生来说,事情远远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狡猾谨慎的易先生,虚荣贪婪的易太太,背后的重庆特务组织,冥冥的天意……一切就像一个围城一样,一层包裹着一层。而王佳芝,就这样在高墙内慢慢迷失而陷了进去,性、爱、情、仇撕扯着她脆弱而顽强的内心,一步步走向深渊。
  ■《色戒》的故事,就是一座围城,就像贯穿影片中的麻将桌一样,天地四合,你来我往的人在这个桌子边坐下,面带笑容,你吃我碰,却满是心机——都是为了自己能胡牌。易太太赚了钱,易先生赚了色,王佳芝则为了赚情义。一桌麻将,一座围城,一部《色戒》,一出人性,一个世界。乱世里的众生百态,皆在此。
  
  王佳芝——女人心
  女人心,海底针。王佳芝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这个懵懂少女的沉沦过程,就最好的展现出了一个女人的可怕与可悲。她的隐忍、她的牺牲、她的憧憬和她的欲望,都变成一座又一座可怕的迷宫,即使如易先生这样心机极深、聪明绝顶的男人,也在里面迷了眼,丢了魂。
  王佳芝的心路历程是电影最值得反复品味的地方。刚刚来到学校的时候,她只是一个清纯的女学生,受困于父母离异而自己不能去英国,家国大事,似乎离这样一个少女很遥远。但是,她遇到了邝裕民,并且被这个高大英俊而满怀抱负的师兄吸引了,从而立志投身革命。
  一开始,她只是辛苦的扮演麦太太,小心翼翼不露出马脚。直到为了勾引易先生上钩,而必须付出惨重代价——自己的贞操时,王佳芝矛盾了。我们都很好奇,为什么王佳芝最终妥协,而白白献出了自己的肉体。我觉得,这都是少女的幻想。从保守的内地来到香港,已经出落的漂亮端庄的大闺女,却依然对男女之事一窍不通,她的内心深处,肯定是有很大的好奇和幻想的。而邝裕民,正好填补了她的幻想。也许,她是想把自己的一次献给邝裕民,甚至,当她躺在床上的时候,依然觉得,邝裕民会在最后关头冲进来。影片结束的那句“三年前,你可以的”便道出了王佳芝从憧憬到失望到压抑的变化。第一次,她很僵硬,甚至很痛苦,可是第二次的时候,就稍微配合了一下,没有邝裕民,王佳芝还是很好奇“性”究竟是怎样的。不过,这第一个男人和自己的初夜,显然都没有给她带来多少好的回忆。她本来想,如果能够刺死易先生,自己这巨大的牺牲也就不会白白浪费了,可是易先生一家的突然离去,让所有的牺牲付之东流,强撑起来的精神瞬间崩溃,所以,当王佳芝接到电话的时候,瞬间整个人都塌了下来。
  
  之后就是不死不活的人生,什么希望都没有了,行尸走肉一般,三年过去了。
  当邝裕民再次出现,要其再次为革命献身的时候。我们第二次疑惑了,为什么王佳芝还去。此时,依然是不甘心吧,还是想为自己的牺牲拿回一点回报和补偿来。此时,对情对性对欲,王佳芝都彻底的冷淡了,只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相应的心理补偿或者安慰,来平衡内心。已无退路,只有继续下去了。
  和易先生,有三场床戏,这却成了王佳芝由死到生再由生到死的一个转折。心灰意冷的王佳芝想色诱易先生,却不料被情场老手易先生狠狠的强*了。第一场床戏,易先生捆住了王佳芝的手,撕烂了她的衣服,非常粗暴的把她按在床上。事后,王佳芝一个人躺在床上,默默的回忆,嘴角却浮现了久违的笑容。性是人类的本性和基本需求,相比吃喝来说,这更加通达人的内心。《窃听风暴》里的特务魏斯勒通过偷听作家夫妇的情爱而获得升华,唤醒了沉睡的人性,此处的王佳芝也一样,性的快乐拯救了她,融化了她冰封的内心,呼唤她麻木的情感。易先生,救了王佳芝。和三年前那两次极不愉快的经历相比,王佳芝从深深的耻辱与失望中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激情。易先生征服了王佳芝,快感平衡了王佳芝内心深处的失落,从此开始,王佳芝想要刺杀易先生的冲动被这种情欲一点点取代了。
  
  王佳芝的内心,经历了从平衡到破碎再到平衡再到破碎的一个曲折过程,情欲伴随始终,并都是起决定作用的砝码。天平的一边是国家,是民族,另一边则是个体。张爱玲的原著里,更多的在于对个体,对女性内心情感的勾勒雕琢,“**直通女人的内心深处”,而李安的电影,却在这个基础上构建了另一个和这种私人情感欲望对等的国家与民族。天平的那边永远是国家这个模糊的概念,对一个女人来说,为了平衡这种需求,这边就需要为自己的内心寻找填补。第一次,是对邝裕民的爱慕,然后是对以易先生为复仇对象的渴望,不过,失衡了。第二次,是对情欲的喜悦以及对易先生真情的感动,再次失衡。
  后面的两次床戏,易先生从一个征服者慢慢变成了融洽的配合者,两人的关系逐渐开始对等。用王佳芝的话来说,他们互相都把对方搞到精疲力竭和彻底的发泄。这也是男女两性双方互相吸引、互相控制、互相融合的过程。易先生支配,王佳芝反抗,最后王佳芝也可以把易先生玩的虚脱。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来鉴赏两人的关系,也未尝不可。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