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凸(1~10)(8)
时间:2023-07-04 作者:陆天明 点击:次
拿叶大人的“尊像”和谭先生靠记忆画出的那汉子像一比照,简直叫人不敢相信,这二者竟如此相像。甚至可以这么说,让七八十年前的叶廷眷大人摘去顶戴花翎,脱去朝服朝靴,再让他换上半新旧的二尺半短打衫裤,活脱脱就是眼门前谭先生画的这条汉子了。 这怎么可能?叶廷眷至少也已死了有五六十年了。 他是心有不甘,又转世来微服私访了?不不不不……绝对不可能…… 还是存心来找谭家的后代索讨先前的房租地契的?不不不不。更加不可能。 捧着涵芬楼那套刻本的程先生,当时差一点吓晕在地。 谭先生听说后,当即也呆定在他那张铁柳木大案桌旁了。 于是一阵穿堂风刮过。真是一阵相当厉害的穿堂风。 而谭家人一定会告诉你,这一向谭家接二连三出各种各样的怪事。比如花园东南角上那一大片竹林突然开花枯黄。比如铸铁的路灯柱突然生锈剥落。比如打蜡地板缝里突然爬出成群结队的白蚂蚁。比如西花厅的天花板突然塌下来一大块。比如太太小姐房里的棕绷床,三天之内棕绳啪嗒啪嗒全部断光。特别是谭先生写字间里的那张“铁柳木”写字台。这张大写字台是谭家一宝。它是曾曾祖德麟公三十岁那年从闽南带回来的。铁柳木,又叫“海柳”,或“海底木”。它是南方一种高大乔木,只长在闷热的海岸线上,那浅海的海底。常年地不见天日。每每在退潮以后它才会露出自己成片的粗壮和成片的翠绿。它木质细腻,色泽茶黑。光润如玉,坚硬如钢。寿命能到一千年以上。最好的铁柳木,出在福建东山岛古雷头海底。每每天气要剧变,那一片海水就先期混浊翻腾起来,伴随一阵阵低沉的轰鸣声,不断冒出一串串很大很大的气泡,并有云层低低覆盖。很怪异。也很可怕。谭家的这张写字台就是采用吉雷头海底的铁柳本做的。平时看它,精神十足,明光光纤尘不染;只但说要变天,它便先期暗淡下来,台面上同时隐隐浮起一层极微薄均匀的雾气,并渗出一粒粒极细小莹洁的水珠。据说贴近了细听,还能听到一阵阵完全属于某种袖珍版的轰鸣声。随着天色转晴,它又会完好如初,明亮如镜。这样的反复,屡试不爽,真是神奇得很。于是有人曾想用霞飞路(淮海路)上两幢花园洋房来换取。谭家人当然不答应。可是,最近几个月以来,它真的失灵了。不管天气怎么变,它都不变。外头即便在落大雨,它台面上依旧是干巴巴,灰兮兮。真是呆掉了。完完全全呆掉了。 8 事实上,叶廷眷在离任的一年多前就已经觉察出在他辖下的这个用青砖砌就的上海县县城里,就有好几个大户人家的男性继承人都活不过五十二岁去。那些人家自己反而一点觉察都没有。叶廷眷也是在为新修的县志作序,去“适园”“择是居”“藕香斋”等藏书楼查阅披览许多上海籍名流名士年谱,兼及这些人家的家谱时,意外发现的。后来就留心。到那年的九月,居然又相继在三官堂、牛场、杨行、朱家角、六分荡、周漕港等乡镇发现了这种迹象。这一回已不限是大户人家了。比如说有一户的户主,只是做本帮菜的大师傅。在他的小店里,红烧甩水过桥面只卖到二十文一碗。去四五个人吃一顿火鸡面,每人再弄二两白玫瑰酒咂咂,总算账也不出二角钱。要一桌五角钱的和菜,就能吃到走油蹄膀醋溜黄鱼。他真是大不懂了,连这样本分的小户人家,男人都活不过五十二岁,这深层究竟蕴含着什么又意味着什么?是因为他这“地方父母官”的罪孽未清所致?还是说明将有一场大的瘟疫将临?他惶惶。他下令在泥城桥周围五六华里的地面上点起无数堆大火。捂出无数堆浓烟冲天,慢慢地覆盖,披靡,慢慢地游荡,渗透,致使圣贰壹教堂的本堂神甫法国人蒙马罗尼也惶惶,让人赶紧关上教堂里所有的彩色玻璃窗。有人看见他紧锁眉头,穿一身黑长外袍,呆立在北侧堂的第四扇花窗跟前,直至天明。圣贰壹教堂所有的染色花窗都是有讲头的。北侧第四扇花窗纪念的是已故美国圣公会教师费婉仪女士。 9 吃过早饭,我又一次看见了黄克莹。她光脚趿着一双皮面软底拖鞋,穿一身真丝的素色双滚边绣花睡衣睡裤,下楼倒垃圾。听见那从容而又清脆的鞋底皮声响,我心跳得越发厉害,却没那勇气公然走出门去跟她打照面,只是从门缝里偷看了两眼。因此在那样的匆忙中,无法判断她到底长得怎么样。一般?还是不一般?但最让我意外的(也最让我高兴的是),她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大”。也许因为她个子稍稍矮了一点,皮肤稍稍白了一点,加上拿畚箕的手稍稍小了一点,而那件贴身的睡衣既没把她胸部的那点娇小隆突全部掩去,也保留了她后背的那点清瘦和挺秀。所以,初看上去,她根本不像是已经有过孩子的人。同时我也不愿说她更像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女学生。后来的日子里,我才知道,她那一双单薄的脚,苍白得几乎没有一点血色,任何时候都显得那么的轻软和无奈。而在此以前,我却只注意到她眼神的挚烈和恳切,还发现右脸颊上方隐隐长着两粒浅灰色的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