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童话核心的逻辑【严寒老人观后感】

     今天上午刚看完这部上世纪的俄罗斯童话电影。

    女主很美,情节却颇为幼稚。

    幼稚归幼稚,我从女权主义角度出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童话核心的逻辑【严寒老人观后感】

  <一>父亲的女儿

    老头儿和一个老太婆结婚,家中两个女儿。老太婆的女儿又懒又丑,却倍受宠爱,老头儿的女儿美丽勤劳,却饱受欺凌。

   这明显是父权制的立场。作者、读者/观众,都认为“父亲的女儿”是好的,也就理所应当拥有美貌、善良,以及好的归宿。而“母亲的女儿”(即失去父亲庇佑,独属母亲的女儿)则是坏的,她当然是丑陋、懒惰、愚蠢的,理应受尽嘲笑、落得个凄惨的结局。灰姑娘的故事,其内在逻辑也是一样。

    但我们运用常识思考一下,就会明白这是不可能的。在一个男娶女嫁、孩子随父姓、以男性为中心组建家庭的社会,随母亲改嫁的“拖油瓶”女儿,绝无可能养尊处优,甚至还将继父的女儿踩在脚下。

    过程是虚假的,但结局是真实的。“父亲的女儿”觅得佳婿、风光出嫁;“母亲的女儿”倍受嘲笑、没男人要。

  <二>恶毒的继母

   男主在池塘旁偶遇女主,得知女主被后妈要求要每天给枯树浇水,直至开花。便气愤道“你的继母真坏”,女主摇摇头,说“不,所有的继母都是这样的。”

    隐含的意思是“所有的继母都坏,无论她怎样做。”

    这正是父权社会对于“不守贞洁”、“胆敢不从一而终”的女人的惩罚。直接抹黑“继母”这一概念,意图恐吓女性一生只有一个男人。

    另一方面,“恶毒继母”这一形象的确立,也为父亲的“无辜”提供了基础。

  <三>无辜的父亲

    一个成年男性,竟然唯唯诺诺,任由妻子欺凌自己年幼的亲生女儿。

    电影中,借老头儿之口,交代是因为老头儿如果敢不听妻子的话,就会被妻子痛打。女主当然不会怪罪父亲,更舍不得父亲挨打,只能乖乖被欺负了。毕竟"父亲是爱我的,只是后妈太凶狠太恶毒了。"

   后来老头儿"被迫"在大冬天里将女主送到森林深处让她冻死,却又突然有了勇气,要将女儿带回家。但女主不忍父亲回家被继母打,便自己偷偷下车走了。

   至此,父亲彻底洗白。

   《严寒老人》中用父亲的软弱来为其辩护;《灰姑娘》中则是用父亲的不知情和最后的死亡来为其辩护。

   总而言之,父亲绝对是好的。孩子绝不会怨恨父亲。

   我不由想到《糖果屋》这篇童话,里面也有类似剧情。继母嫌弃兄妹俩吃得太多,便"挑唆"父亲将兄妹俩带到森林里丢掉。父亲"虽然不舍",但"迫于无奈"只能照做。后来兄妹杀死巫婆,带着金银财宝回到家里,这时继母已经死去,兄妹俩便和父亲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在这个故事里,完全不从属于父权的巫婆是坏女人,被杀了;未完全符合父权规范的继母是坏女人,自己死了。只有妹妹,她是"父亲"的女儿",从属于父权体系,才有好结局。

   任凭儿女被欺负、还亲自将儿女抛弃的父亲则是好人,毫无疑问地收获美满结局。

   童话,既在创作之初是一个社会潜意识的反映,又在人们的代代相传中,强化了这种潜意识。

   我们欣赏童话,但不能忘了解剖童话,更不能任凭童话将一些或过时、或错误的观点根植在我们的大脑里。



    作品集严寒老人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