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名著 >

中国历史青年通读本·第七章 周代之社会概况(2)

工商业之进化

井田制度的破坏,对于社会经济,自然有很大的影响,然而还不如工商业的进化,关系来得更大。古代简便的器具,个个人都会造的,用不着什么工人,较难造的器具,则国家特设工官制造,以供民用,本不为牟利起见,自无所谓剥削。至于商业,较大的是行于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本部落之中,只有零星的交易,并不能牟大利。社会进步了,分工随之而加密。于是有许多东西,不必自己造,而另有专门制造的人,就发生所谓工业家。分工细密了,交易随之而繁盛。其势不能人人直接。就有一种人,一方面收买进来,一方面发卖出去,专门做生产者和消费者中间的介绍。这就是所谓商人。商业的范围,愈扩愈大,渐渐的,就把各地自给自足的规模打破了。一个人所消费的东西,实在是合全社会去供给他。同时,他所做的东西,自然也供给全社会。但是其互相供给,不是好意的赠送。又没有一个公平的机关,替他们分配,而是人人以利己之心行之。人人都想利己,未必人人都能利己。交换的结果,自然有得利的,有亏折的,贫富就更形不均了。

风俗之剧变

经济既发生变动,等级制度,就随之而破坏。从前平民不许吃,不许穿,不许住,不许用的,都要吃起来,穿起来,住起来,用起来了。有钱的人,对于穷人的权力,自然加大起来。便是王公贵人,也不能不和他敷衍[3]。如此,谁不看得眼热呢?谁又不想发财呢?就弄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局面了。

私家教学之盛行

平民的智识在这时代,却大有增进。古代的学术,大概为贵族所专有,平民仅从事于生产。到封建制度破坏后,贵族多变为平民,而平民社会中,有智识的分子增加。又因社会经济变动,穷的人固然更穷,富的人,却优游自在,有余力可以去研究学问了。于是社会上学术的空气,骤然浓厚。在古代,是除掉国家所设立的学校和官署以外,没有获得智识的地方的,这时候就大不然了。我们试看:春秋时代,孔子有弟子三千人;战国时代,孟子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孟子自己,也有“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便可见私家教学的兴盛。社会组织的不合理,固然是给大多数人以痛苦的。这少数有受教育机会的人,却替学术界放出了万丈的光焰。

孔子像

【小结】

(一)井田制度怎样?

(二)贡、助、彻怎样分别?

(三)周朝的地方组织怎样?

(四)什么叫宗法?

(五)井田为什么重疆界?

(六)暴君污吏为什么要破坏疆界?

(七)春秋战国时,私家的学说,为什么风行?

(八)工商业进化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如何?

* * *

【注释】

[1] 这一段所说,是根据《公羊》宣公十五年的《注》的。《汉书·食货志》所说也大致相同。

[2] 开阡陌的开,是开垦的开。阡陌就是被开垦的土地。不可把开字当作开创的,开阡陌当做一种制度的名目。

[3] 看《史记·货殖列传》,便可知道这种情形。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