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腹肌”与“将军肚”
时间:2023-06-15 作者:王笑寒 点击:次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在勇猛无敌的吕布出阵欲战时,《三国演义》将其描绘为“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一派英霸之气跃然纸上。
你可能以为,《三国演义》中霸气十足的吕布应当和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中的斯巴达战士一样,有着线条清晰的发达肌肉,那闪耀的八块腹肌,甚至能使腹铠反射的金光都黯然失色。不过,中国古代画师们对战将的描绘可能会令你大失所望:在他们的作品里,从汉代的淮阴侯韩信到《水浒传》中的豹子头林冲,看起来都有些“大腹便便”。
为何中国古代名将都是将军肚而没有八块腹肌呢?
从雅典城到好莱坞
在西方,对人体肌肉线条的偏爱早在古希腊时就已开始。例如,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作品《掷铁饼者》,就通过对肌肉线条和身体动感的描绘,将古希腊人的青春力量和健美体魄表现了出来。
为了更好地展现人体,古希腊艺术家一方面通过解剖学不断地研究人体本身,另一方面则引入黄金比例,打造理想中的人体形象。总体而言,古希腊雕塑对人体的创作是理想主义化的,它实质上是通过科学分析来刻画数学模型式的完美人体,以达到审美上的和谐。古希腊的艺术创作受到古希腊哲学(特别是柏拉图主义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可以说,正是古希腊哲学家对理想世界、宇宙规律和数理几何的思考,催生了艺术上的完美人体,激发了古希腊人对肌肉线条的喜爱。
不过,对人体肌肉线条的强调不仅是古希腊哲学理念和艺术思想的产物,还是古希腊人社会生活的直接体现。众所周知,古希腊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有着源远流长的健身文化,体育竞技既是一种向神祭祀的方式,又是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可以在和平年代帮助城邦和个人赢取声望。
在古希腊城邦繁荣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出现了赛跑、铁饼、标枪、跳远、拳击等运动,还出现了体育场、赛马场和摔跤场等运动场所。现代英语中的健身房一词,就来源于古希腊语中的训练场一词,原意为“赤裸地进行体能训练的地方”。可见古希腊人在体育训练时有赤裸着展示身体的传统,难怪他们会仔细欣赏并且刻意塑造完美的肌肉线条了。
虽然在后来的中世纪,重视灵魂拯救的天主教一度将身体视为邪恶腐朽的存在,使得健身文化消失,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重启了西方人对古希腊健身文化的兴趣。英国哲人兼教育家约翰·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话》中曾反复强调击剑、拳击和舞蹈等对教育的重要性。德国哲人尼采则希望德国人不仅成为精神上的古希腊人,还能够强身健体,成为身体上的古希腊人。
古希腊人对肌肉线条的热爱并没有随着西方文明的嬗变而慢慢消失,反而在西方世界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推广。20世纪好莱坞电影中一身腱子肉拳打四方的斯坦森们,便是西方传统肌肉审美得以延续的产物。
从兵马俑到水浒图
与古希腊雕塑不同,中国早期的人体雕塑——兵马俑,更加注重刻画现实条件下的人体形象。秦汉以前,中国古代大人物下葬时往往需要活人殉葬。秦汉以后,这种丧葬风俗逐渐被废除,木俑和陶俑随之兴起,以替代活人殉葬。
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在墓葬中,随葬的人俑则多模仿活人在现实中的生活情态。兵马俑作为秦汉随葬人俑的巅峰和典范,在模仿现实方面亦不遑多让:秦兵马俑“千人千面”的特色便是秦俑造像模仿现实生活的明证。有趣的是,秦始皇兵马俑群有一个神奇的规律:地位越高的兵俑,肚子越大。兵马俑的衣服是上片押着下片,但是到了高级军官的将军俑,由于肚子变大,衣服的上片已经押不住下片了,“将军肚”的说法也就由此而来。
可是,将军们的将军肚难道不会影响他们的战斗力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