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西游ABC》:中美难以两开花

   被疯狂玩梗多年的中美合拍版《西游记》迟迟没动静,真正“中美两开花”的西游题材美剧《西游ABC》,倒是来了。

  虽然是Disney+出品的纯正美剧,但本剧的幕前幕后主创,都集齐了美国当下顶配华语阵容。刚在奥斯卡历史性封后的杨紫琼,带领《瞬息全宇宙》一家四口在剧中重聚,近年活跃于好莱坞的吴彦祖,金马影后杨雁雁,单口喜剧演员钱信伊、欧阳万成等华语群星,也在剧中“团建”。本剧的导演、编剧、配乐、服装、动作设计等各幕后工种,也都由华语人员主导,含华量足斤足两。

《西游ABC》:中美难以两开花

  剧情上,《西游ABC》也是无可置疑的中美两开花。顾名思义,剧集将西游题材与ABC(美国出生的华裔)少年的成长故事熔于一炉,中国神仙齐聚美国校园,新鲜感和噱头都拉满了。外加杨紫琼饰演观音菩萨,吴彦祖饰演孙悟空的神奇选角,剧集在中美两国的前期热度,都相当可观。

  但真正上线之后,中美对本剧的评价却截然不同。在美国,烂番茄94%,MTC媒体评分73的成绩,起码算中等偏上。在中国,豆瓣及格分都没过,基本是美剧里垫底的水平。如此巨大的差异,实属罕见。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这句六小龄童锐评当下西游题材的经典语录,成了中国网友批评本剧的常用语。实际上,《西游ABC》戏说不少,但并不算是胡说,有点乱编,但并非针对西游。中美评价差异的本质原因,恐怕还是在于ABC的生存困境,难以被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共情,这顿美式风味的华语快餐,从根上就没那么适合中国胃。

  01 是戏说,但不算胡说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可能是不少中国观众对《西游ABC》中西游部分的最大观感。

  的确,紧跟目前仙侠剧较高制作水平的当代中国观众,看到本剧中似乎重返86版《西游记》风格,却又带着八九十年代恐怖喜剧港片般塑料感,甚至带点特摄风味的角色妆造,很难不眼前一黑。

  作为美剧,本剧台词含中文量算是相当高,尤其西游线起码一半台词是中文。但各路神仙讲中文时怪腔怪调仿佛烫嘴,一言不合索性飚起English,这复杂的语言体系,也确实让人难绷。

  动作戏上,神仙打架不输出法力,纯靠功夫硬扛,猪八戒、沙和尚(女版)莫名上线开打一场又莫名消失,也令人费解。名场面蟠桃会,则被单独拿出一整集讲述,但仿佛夜总会cosplay团建的画风,和玉皇大帝当众自爆出轨这种无厘头故事走向,只能说,这很难评。

  中国土生土长的西游题材,翻译到美国却给土生土长的中国观众带来巨大culture shock,这是《西游ABC》收获大量一星差评的重要原因。但必须搞清楚的前提是,本剧从根上就并非直接改编自《西游记》,而是改编自剧集同名漫画原着。西游故事在原着中,本就是如《西游记后传》甚至《魔幻手机》般,二创而来的奇幻大背景,一切为了新故事服务,不遵从原版设定也无可厚非。

  甚至在剧中,主角受到的西游启蒙也并非来自原着,而是源于西游故事改编而来的各种热血漫画。蟠桃会一集片头的角色六连拍,模仿的也是1978年同样改编原着不少的日本版《西游记》,而非86年的中国版。剧集恐怕从来就无意遵从西游原着的文化源流,而是更想拿西游背景做出新表达。对于原着原教旨主义者,这是一场令人气恼的误会,但在改编技术层面,《西游ABC》确实没到被扣上“胡说”帽子的程度,而是自有其“戏说”体系。

  这种戏说,一方面是由于剧集作为美剧,必然更多考虑美国观众,而非中国观众的喜好。选角上因此以美国观众脸熟,常年混迹好莱坞的华语群星为主,而他们自然对中文有些生疏。中英台词实时切换,重功夫不重法力的动作戏,则显然也都是为了更照顾美国观众对“外语剧”的观看习惯和偏好。

  另一方面,剧中塑料感极强的角色妆造,和种种中国神仙在美国凡间闹出的笑话,都是为了在戏说中消解西游正统故事的严肃感,通过反差笑点,让西游线与主角青春成长线更易桥接。

  事实上,成长线才是本剧真正的主线,西游线更多只是对成长线的参照。基于此,剧集对各路西游角色人设进行了重大改编。有了叛逆儿子的孙悟空,成了典型的东方传统父权代表,对儿子的自我实现大加阻挠,观音菩萨则成了鼓励下一代自由发展,默默保驾护航的知心阿姨。大反派牛魔王,则是内心自卑,迷失自我的失落人。

  这一套戏说改编体系,听起来离谱,其实与剧中成长线主打个体价值实现的价值观相当契合。比如看似无厘头的蟠桃会一集中,却充分展现了孙悟空和牛魔王对自我认知的冲突,让数千年前的西游故事,成了当下华裔在美国面临身份困境的神话原型,这其实是相当精妙的借古说今。



作品集西游ABC 第一季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