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长月烬明:聊聊此处的王阳明心学——寂感神应

  更新日被初代蛊惑,一心只有同悲道(不是),于是给了自己两天缓冲期,今天终于能静下心来聊聊另一个触动我的画面——魔宫洞开,万物重组。

长月烬明

  这一段我想涛的有很多,在聊王阳明心学之前先让我上一组很有意思的对比图:

  此三处,沧九旻几乎未动,但却给人三种截然不同的观感,这是一种映射,映射了澹台烬的人生:由人到魔再到神。

  刚刚抚上门扉,沧九旻手中无灵光——映射了澹台烬作为人时无自保之力。

  手中魔气显现,是人皇时期的澹台烬,学会了利用魔气,拥有了力量,但仍被自己所求拒之门外。

  魔门洞开,却映照出煌煌天光,让沧九旻脸上显出神性来。我觉得这里不仅仅是在讲人间帝王澹台烬蜕变成仙门弟子沧九旻了,更是在预言未来——沧九旻虽然打开了魔宫之门,最终迎接他的却会是成神之路。

  这种镜头语音的对比隐喻真的很妙,又比如这两处:

  冥夜被钉在天柱之上,画面中心冥夜一点白衣,相比天柱何其渺小;沧九旻走向魔宫,画面下方同样一点白衣,相比魔宫亦是无比渺小。

  ——但他们却是这巨大场景的主宰:冥夜主宰神魔大战,沧九旻主宰魔宫。

  这种“大”对“小”的压迫感,“小”对“大”的掌控力,你品,你细品,真的很妙。

  好的现在让我们转回标题,魔宫洞开,万物重组。

  相信绝对不止我被这一幕惊艳到,随着沧九旻的行动,魔宫中的一切开始重组,在他脚下铺开,万物因他而建,由混沌到规整,带来的效果无比震撼。

  当时我就想到了之前听王阳明心学讲座时教授讲的,【寂感神应】。

  先来聊聊什么是寂感神应。

  《传习录》里有一则故事,南镇观花,说的是王阳明与一个友人同游南镇,友人指着一棵花树问他:“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但这花在山里自开自落,跟我的心又有什么关系呢?”王阳明就回答他:“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就是寂感神应

寂感神应

  王阳明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存在的,只是心不见时,心与物都是在“寂”的状态;而万物入你心里,便由“寂”向“显”转换。

  怎么样,是不是跟魔宫重组这一块完美对应上了?

“寂”“显”

  说到这里其实可以再谈深一点,就是很多人误解了王阳明这个“心外无物”的意思,把它跟唯心主义对应起来,但其实两者根本不是同一个含义。

  实话讲,我在不了解王阳明心学的时候也是这样觉得的……望文生义嘛,觉得这就是唯心主义,我心之外的东西就不存在,但其实错得离谱(愧)。

  我现在都还记得在听那个讲座的时候,教授跟我们反复强调这点,说这跟唯心主义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其实是一种仁者的境界,仁者以万物为一体,弥纶天地之道,上下与天地同流。

  唯心主义是我看见的就存在,我看不见的就不存在,但王阳明心学显然不是这样,他认为事物的存在是客观的,正如南镇观花这则故事,山中花树是存在的,只是你不见时,它以“寂”的方式存在,你见它时,它就以“显”的方式存在

  ——事物既可以以寂的方式存在,也可以以显的方式存在,但总归是存在的,这一点也不唯心,反而更倾向唯物主义。

  王阳明认为,对常人来讲,你所关心的东西才有意义,而你漠不关心的东西,因与你无关,所以是无意义的,我们现在常说的“信息茧房”,也是在阐述这个问题。

  而王阳明所担心的,正是人们囿于信息茧房、“心外有物”——这说明这物你漠不关心,眼中没有它,心中没有它,怎么能够达到仁的境界呢?

  所以说,“心外无物”,可能用另一种说法更好理解——“无心外之物”。王阳明的主张,是要人们扩大自己的心界,见人所见,感人所感,将一切事物都容纳到自己的心内,世间万物都在心内了,心外便无物了。

  这正是:仁者以万物为一体,弥纶天地之道,上下与天地同流。



    作品集长月烬明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