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朴实无华,温柔真挚【跃动青春观后感】

  首先,我要严肃地吐槽“跃动青春”这个翻译!

  原作标题为《スキップとローファー》,直译应为“小跳步与乐福鞋”。スキップ(skip)并非平常的跳跃(jump),而是“小跳步”,是那种常见于背着双肩包的学生的蹦蹦跳跳。鲜有成年人还会有スキップ,啊,不对,古美门好像也会这么跳。而乐福鞋是一种休闲鞋,是日本女中学生常见的款式。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意象组合的起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本作、《蜂蜜与四叶草》、《天真与闪电》、《狼与香辛料》……若是更宽泛一点地说《镜与灯》、《菊与刀》也是同类型的起名方式。这种方式不需使用动词就能调动读者的能动性,就能让观众主动地从意象进行联想,并且主动去构建意象间的关联和互动,还能纳入很多文化意涵,是很有诗意和美感的起名方式。以本作为例,“小跳步与乐福鞋”,刻画出的是一个蹦蹦跳跳、天真烂漫的元气女中学生。OP的动画也很有心地给了一个美津未跳着小步的鞋的特写——那就是具象化的スキップとローファー。

  简体中文直接译为“跃动青春”,只能说无可厚非,甚至不能说差强人意。中文里并无直接能对应到スキップ的现成名词,译成“跃动”也算能接受。但是直接把“ローファー”译为青春,不仅落了俗套,也把原作的表意严重泛化,实在遗憾。

  我很爱这部番清淡而明快的色彩设计,很爱它洋溢着鲜活生命力的OP,很爱其中对《龙猫》和《银河铁道之夜》的致敬,很爱它每集用拟声词作的标题……本作的经费并不算特别富裕,静止帧不少,作画难度也几乎没有,但是能感觉到监督、声优、音乐、演出、摄影都对本作有一种温柔且真挚的态度,大概因为小美的人生目标与PA社的乡土情怀迷之契合上了吧。总之是很对我的电波,名副其实的周指活。

  每次遇到这种正中我好球区的番剧,都有一种“久违了”的感怀。虽然本作运用了大量漫符化的表现手法,但是整体精神气质(包括人物演绎的灵动、内心戏的细腻和角色间清爽但丰富的人际关系等等)带给我的熟悉感,竟然是最近看过的日剧《重启人生》。仅以个人喜好,《跃动青春》被我很个人化地纳入“日式日常风物诗”这一大类,我一向对这一类番剧难以拒绝,它代表了一种略高于生活的理想真实,仿佛触手可及,真正探试一下才知道是如此困难。

  可以说是,朴实无华到说不出什么噱头和卖点,但观剧体验绝不枯燥,反而是说不出的放松、舒适、愉悦。

  本作让我非常佩服的一点在于,每个角色都很难标签化。标签化是一件容易且诱人的事情,只要集中于某一特征并加以夸大即可。很难简单地说志摩是腹黑或者犬系、阿诚是社恐或者吐槽役,美夏就更难说了,简单地说她是心机女或者坏女人?都好像不对。小美呢?她是社牛还是社恐?天才还是努力型?情商低还是高?若是带着贴标签的视角来审视她有时竟会觉得矛盾。不过小美应该是最好概括的了——真诚。作者对每个角色都刻画了丰富多面的性格,而每个性格侧面的刻画都很节制,不出格也就意味着不典型、难以贴标签。标签意味着容易记住、意味着简单地极端化某种特质。不贴标签,不搞噱头,不把角色简单化、脸谱化,每个角色都是生动、合理地活在自己的行为逻辑里,没有谁是依附于其他角色而生长,换言之,没有工具人。

  在作品中我读出一种体验:作者想要塑造的不只是角色,她想着力刻画的是“关系”。动画里的小美画得更惹人喜爱了,看原作会更明显一些,作者并没有想突出谁,也没有刻意把小美画得漂亮,没有把女主角塑造为那个令人羡慕的世界焦点和救世主的意图。令人羡慕的不是某个角色,而是这种由微妙且千差万别的关系构建起来的生活。我永远无法成为剧中的角色,但我可以代入或者开启一段类似的关系。

  若是硬要用亲情友情爱情等关系的概念来归类,本作核心刻画的关系显然是“友情”。但作者在每段关系的刻画中,都在传达:人与人的关系是如此丰富和细腻。很难简单地说小美与志摩、小美与美夏、结月与阿诚是单纯的友谊。在敏感的青春期,少年人互相观察试探,若即若离,但他们又是如此直率和清爽,如此诚实地面对彼此……他们的交往或许是不纯粹的,但掺入的各种微小的杂质,摩擦出的火星或是创口,才是最幽微动人的地方。



    作品集跃动青春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