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吉尔达:酷儿暗示以及三角恋浪漫关系(3)

  此句话率先显出的必然是约翰尼的窥淫欲,此种秘密愿望无论从哪个方面解读都无法避免地说出了他的(至少的)双性恋倾向。更细致,或者说更带有酷儿滤镜去看的话,这句话会不会是在指约翰尼在暗嘲“巴林作为同性恋,是如何与女人相处的”呢?他是否是在指责巴林作为他的“同性恋领导者“却抛弃他,选择回归异性恋传统模式?接下来也是一个证据:

  之后的一个场景,在赌场,巴林带着约翰尼与他的妻子同坐一桌,欲为他们三人干杯,约翰尼一副索然无味的表情,巴林则问缘由,由此引出了巴林问约翰尼(从前)他们之间的第三位朋友——那支手杖(***的象征)的性别。约翰尼答道“是女的”,巴林固然问是为何,约翰尼看向身边的吉尔达,闪烁其词地做了回答:

  “我本以为是那样,但当其摆在眼前时[看向吉尔达]却又与我预料不同了(because it looks like one thing and then right in front of your eyes, it becomes another thing.)。”

  当然,不只是在巴林面前舌尖口快,他与吉尔达单独相处时的对话更是尖酸刻薄,他知道她嫁给巴林只是为了钱不是为了爱。他得知吉尔达在巴林心中的重要地位后,放弃了揭露吉尔达放荡的出轨行为,而是私下与吉尔达达成协议,与她一起承担肮脏的秘密。他说:

  “我把话撂这了,不管你做什么事,别让他难过就好。”

   4.“旁观者清“

  在此电影中,约翰尼曾被评价为“pretty(漂亮)“,该词即便在现今,大多数情况也都用来形容女孩和女人,更不用说那个流行大男子主义的年代,被这样评价的男人可一定是会奋起反抗的,而这样评价一个男人的男人,则绝对是带有同性恋色彩的。

  吉尔达初次与巴林谈论约翰尼的时候,则从容自若地对巴林说“如果是你的菜的话,他可是很有魅力的。(He's an attractive man, if you like the type.)“。这句本该带有所谓”同性恋冒犯“的句子全然没有招来巴林的反驳,而是一句更带同性恋色彩的”他只是个男孩儿(he just a boy)“和”我会看好他的“。是吉尔达已经知道了巴林的同性恋倾向,只不过她不在意(侧面反映了她只为钱),还是只是当时的无知女性的无心之言?而巴林的不反驳证明的是前者他们的心照不宣,还是他也只当这是句无心之言呢?

  皮奥(Pio)——洗手间服务员,在本片担当的人物实则是一个世俗的真理叙述者,总是大声说出一件显而易见的事(对观众来说),一个看上去低人一等的智者——在各个黑色电影中不乏这种配角的出现。第一次在配角口中暴露出吉尔达的新身份,也是从他嘴中。他告诉约翰尼:“她非常漂亮年轻,而且是美国人。你也年轻,又是美国人,似乎有好戏可看(it will be interesting to watch)”,有些人可能会在思考一会过后,才觉得反应了过来,说这是指约翰尼和“蛇蝎美人”吉尔达之间有情感迸发,这样“有好戏可看”。但实际上,这句话更明显的是指皮奥认出了他们之间的三角关系,“八卦”地挖苦着约翰尼,暗示吉尔达的到来会顶替他原有的地位,将巴林从他身边夺走。

  再之后的一个场景,吉尔达又一次地跟着一个年轻帅气的男子调情时,约翰尼本是要去留意(或者阻止?)他们,但皮奥又一次出现,与约翰尼进行了以下对话:

  P:那我们等着瞧吧。

  J:瞧什么?

  P:瞧你是如你所说的一个绅士,还是像我说的一个土包子(peasant)。一个美人儿前往酒吧,八成要遭祸咯。

  J:真的?什么祸?

  P:遭男人,一个十分英俊的男人。你的老板在他的办公室,他也八成要遭祸了。

  J:什么祸?

  P:也是遭男人,不过不是很英俊。[约翰尼离开,前往巴林办公室]现在我们瞧见了,你就是土包子。

  约翰尼反应的时间几乎只是用于理解皮奥油滑的话语,所以他其实是不假思索地就转去前往巴林办公室,在他心中谁的地位最重已经无需多言。他是个peasant——中文译为土包子,英文世纪有更深的含义,是指那些无足轻重的人,是死了也无所谓的人,受洗手间服务员看不起的人,其地位与当时的酷儿大同小异。细心的sexual minority即便在当时的年代也许也能听出这部电影的弦外之音,好在(其实这并不是好事)审核员们不是sexual minority,在我们眼里一目了然的事情,也能把无知的他们蒙骗过去。

   5.突兀的“幸福“,也许也是讽刺

  在本文正文的开头,我就说了本片在性娱乐方面的重要性与名声,但本片的结尾,竟然令人失望地以吉尔达和约翰二人的“浪子回头”做了合家欢结局,甚至将同性恋色彩最明显的巴林草率地杀死(如同那个时代的大部分同性恋角色一样)。而主角们完全地脱身于罪状竟全是因为他们是一对合乎常理的异性恋——此等“炸裂”的结局放在现今,即便是榆木脑袋的直人,也不敢苛同。那么原本一讽刺上流社会的糜烂的黑色电影为何要选择这种典型的好莱坞式“幸福”结局呢?原因其实并不难发现,一是为了吸引主流观众,玩儿一把“浪子回头金不换”;二是由于这部电影上映之时,正处二战结束,冷战开端,美利坚急需把美国人民塑造得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所喜爱的,好莱坞则是最好的宣传工具,自然吉尔达的独立性也不得不被驯化。但黑色电影的表现质感之浓厚,乃至能化腐朽为传奇,将这种突如其来的合家欢结局变得有讽刺性。

  毕竟无论故事的结局多么的“幸福“,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不仅是因为它曾经破裂过,也是因为它建立的缘由就是错误的、过程中也依旧充满了不信任、敌对、嫉妒,而吉尔达这一先锋的女性角色,很难让人忘记她的放荡不羁、玩世不恭、那对任何一人都充满调情意味的双眸,转而去想象她归于一个不怎么爱她的男人膝下。



作品集吉尔达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