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院(2)
时间:2012-07-05 作者:朱自清 点击:次
次看画院。国家画院在西中区闹市口,匹对着特拉伐加方场一百八十四英尺高的纳尔逊 石柱子。院中的画不算很多,可是足以代表欧洲画史上的各派,他们自诩,在这一方面,世 界上那儿也及不上这里。最完全的是意大利十五六世纪的作品,特别是佛罗伦司派,大约除 了意大利本国,便得上这儿来了。画按派别排列,可也按着时代。但是要看英国美术,此地 不成,得上南边儿泰特(Tate)画院去。那画院在泰晤士河边上;一九二八年水上了 岸,给浸坏了特耐尔(Joseph MalDord Wil#iam Turner, 17#5—1851)好多画,最可惜。特耐尔是十九世纪英国最大的风景画家,也是印象 派的先锋。他是个穷苦的孩子,小时候住在菜市旁的陋巷里,常只在泰晤士河的码头和驳船 上玩儿。他对于泰晤士河太熟了,所以后来爱画船,画水,画太阳光。再后来他费了二十多 年工夫专研究光影和色彩,轮廓与内容差不多全不管;这便做了印象派的前驱了。他画过一 幅《日出:湾头堡子》,那堡子淡得只见影儿,左手一行树,也只有树的意思罢了;可是, 瞧,那金黄的朝阳的光,顺着树水似的流过去,你只觉着温暖,只觉着柔和,在你的身上, 那光却又像一片海,满处都是的,可是闪闪烁烁,仪态万千,教你无从捉摸,有点儿着急。 特耐尔以前,坚士波罗(Gainsborough,1727—1788)是第一个人脱 离荷兰影响,用英国景物作风景画的题材;又以画像著名。何嘉士(Hogarth,16 97—1764)画了一套《结婚式》,又生动又亲切,当时刻板流传,风行各处,现存在 这画院中。美国大画家惠斯勒(Whistler)称他为英国仅有的大画家。雷诺尔兹 (Reynolds,1723—1792)的画像,与坚士波罗并称。画像以性格与身份 为主,第一当然要像。可是从看画者一面说,像主若是历史上的或当代的名人,他们的性格 与身份,多少总知道些,看起来自然有味,也略能批评得失。若只是平凡的人,凭你怎样 像,陈列到画院里,怕就少有去理会的。因此,画家为维持他们永久的生命计,有时候重视 技巧,而将“像”放在第二着。雷诺尔兹与坚士波罗似乎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画的像,色调 鲜明而缥缈。庄严的男相,华贵的女相,优美活泼的孩子相,都算登峰造极;可就是不大 “像”。坚氏的女像总太瘦;雷氏的不至于那么瘦,但是像主往屯退回他的画,说太不像。 ——国家画院旁有个国家画像院,专陈列英国历史上名人的像,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 政治家,皇族,应有尽有,约共二千一百五十人。油画是大宗,排列依着时代。这儿也看见 雷坚二氏的作品;但就全体而论,历史比艺术多的多。 泰特画院中还藏着诗人勃来克(Wil#iam Blake,1757—1827) 和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的 画。前一位是浪漫诗人的先驱,号称神秘派。自幼儿想象多,都表现在诗与画里。他的图案 非常宏伟;色彩也如火焰,如一飞冲天的翅膀。所画的人体并不切实,只用作表现姿态,表 现动的符号而已。后一位是先拉斐尔派的主角;这一派是诗与画双管齐下的。他们不相信 “为艺术的艺术”,而以知识为重。画要叙事,要教训,要接触民众的心,让他们相信美的 新观念;画笔要细腻,颜色却不必调和。罗氏作品有着清明的调子,强厚的感情;只是理想 虽高,气韵却不够生动似的。当代英国名雕塑家爱勃斯坦(Jacob Epstein) 也有几件东西陈列在这里。他是新派的浪漫雕塑家。这派人要在形体的部分中去找新的情感 力量;那必是不寻常的部分,足以扩展他们自己情感或感觉的经验的。他们以为这是美,夸 张的表现出来;可是俗人却觉得人不像人,物不像物,觉得丑,只认为滑稽画一类。爱氏雕 石头,但是塑泥似乎更多:塑泥的表面,决不刮光,就让那么凸凸凹凹的堆着,要的是这股 劲儿。塑完了再倒铜。——他也卖素描,形体色调也是那股浪漫劲儿。 以上只有不列颠博物院的历史可以追塑到十八世纪;别的都是十九世纪建立的,但欧战 院除外。这些院的建立,固然靠国家的力量,却也靠私人的捐助——捐钱盖房子或捐自己的 收藏的都有。各院或全不要门票,像不列颠博物院就是的;或一礼拜中两天要门票,票价也 极低。他们印的图片及专册,廉价出售,数量惊人。又差不多都有定期的讲演,一面讲一面 领着看;虽然讲的未必怎样精,听讲的也未必怎样多。这种种全为了教育民众,用意是值得 我们佩服的。 1936年10月19日作。 (原载1936年12月《中学生》第7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