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种“伪南方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观后感】
2023-04-10 网友提供 作者:吹牛伯爵 点击:次
以毕赣的《路边野餐》(2015)为开端,至2019年(疫情冲击前)达到顶峰,“中国南方新电影”出现了《长江图》(2016)、《空山异客》(2017)、《冥王星时刻》(2018)以及《春江水暖》(2019)等一系列形态相近又各异的独特作者作品出现,但在南方的“在地性”不断得到强化的同时,其也面临着一种简化为浅薄符号的危机,通过《宇宙探索编辑部》(以下简称《宇宙》),我们观者便可一窥这种潜在危机的可能。
1.移植于南方语境的“北方电影” 如若说《冥王星时刻》中从城市上海远道而来的采风团队是对于章明个人创作困境的反映,它毕竟还未将“都市元素”迁入西南语境,而在情欲流转中章明的作者性也被刻上深深的南方烙印,尤其是从未露面的林中野人,以一种实在性的力量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团队中角色与角色的关系与性张力;那么,孔大山的角色们在进入大山后也依旧保持着城市的习性,人物张力几近渐次老化的橡皮筋,如此下来,西南的空间仅仅是由于一种附加的“神秘性”,或说是与“外星人”、“UFO”等神秘事件天然的亲缘性才被孔大山引入作品中,但承担的功能无非即人物活动的舞台。 的确,唐志军(杨皓宇饰)在片中还是拥有与南方空间相结合,进入水汽氤氲的湿润地带的可能性,因为他的动机是团队中唯一被翔实描绘出的。他的需求——于亡女的思念——时刻都存在着将“探索之旅”改造为“救赎之旅”的情感力量,而且“召唤”一种幽灵的在场在南方同样也是再为适宜不过的,但唐志军却总与此时机失之交臂。一部分原因在于秦彩蓉(艾丽娅饰)北京式的插科打诨不间断地干扰着纯视听情境的生成,使得唐志军的思念最终被这种笑料所消解,失却了再度凝聚成团的动力。在《路边野餐》中,毕赣也总是会设计一些幽默的桥段,如挖掘机的起降运动,机械的不协调性催生出某种介于评论与纯观看之间的美感(纯视听情境),但这种“幽默”却不至于达到“搞笑”的强度。 机械的不协调性催生出某种介于评论与纯观看的情境回到城市,不可否认,唐志军与秦彩蓉之间欢喜冤家的言语设计的确令人惊喜,强度不断升级的事件(修车铺—警车—消防车—起吊车)继承了《法制未来式》伪纪录片风格的荒诞感,此时的“摄影机”视点仍是有效的。 2.后期摄影机视点的紊乱与失效 孔大山设置的伪纪录片视点本应有机会贴近让·米特里所述的“半主观镜头”,隐藏在摄影机后的拍摄者视点与观众视点合一的同时,又不断出离观者的观看,就像唐志军乘坐列车时,进入隧道时的噪音遮盖了唐志军满腹热忱的科学介绍,落寞的无言情势向观者袭来,显然,此时的摄影机早已脱离了一般自主的采访(强调受访者所言内容),即脱离了采访的视点,而是捕捉到了某种转瞬即逝的情感隐喻,此是无穷多的符号累加都难以企及的。 在《铁路沿线》一片中,也有相似的采访场景,受访流民的话语同样淹没在了过路火车的轰鸣声中,在这长达数分钟的噪音里,受访者的情绪起伏逐渐发生波动,面部成为了情感反射的装置,但摄影机却缘车上摇,拒绝了这一次情感“剥削”的诱惑,进而维护了个体的尊严。 “最糟糕的电影虽有十到十五分钟的绝妙段落,却冗长得令人昏睡。而最好的电影则只有这珍贵的十到十五分钟。”这当然只是曼·雷对先锋电影的一种期许。而《宇宙》也自然并非落于“糟糕电影”之列,其绝妙段落也远远超过十到十五分钟,但却大多集中在前两章。而在后两章中,孔大山所建立的混杂视点就轰然崩塌、失效以至于紊乱却令人兴致全无,因为《宇宙》中视点的紊乱并未被提升至一种“自主性”的高度,而是导演本人对作品节奏与元素把握的失控。 首先,我们应承认,伪纪录片首先应是一种对于传统媒体现实性的荒诞态度,对于相机后不可辩驳的严肃真实性的颠覆,再是一种质感/质料的混用、拼接。我们从未期许过孔大山能够一以贯之新闻记者式的采访视点,那样只会造就如《湖上艳尸》般的惨剧,但是伪纪录片的质感也绝不应成为塑造真实性的帮凶,晃动的镜头,打破“第四面墙”的注视与遮挡,这些拥有多重诠释可能的画面语言除了伪造真实外却别无二用,在其中,我们既难发掘采访镜头的新含义,也未曾感受到丝毫的亡女的在场感。招魂仪式还未过半就早早夭折,亡女投向彼此的目光也尽数衰落。反观《路边野餐》,技惊四座的长镜头调用并未沦为纯粹的纪实伪装,而是丝毫不遮掩人为的调度感,也就于此,一种安东尼奥尼式的摄影机思维能力产生、进化、繁殖。再让我们回想孙一通用手遮挡镜头的那短短几秒的黑场,这恐怕远比矗立于石狮子之上的麻雀所组成的群鸟式的抽象图案要震撼人心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