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盛大的归家之旅【脐带观后感】
2023-03-20 网友提供 作者:Steppenwolf 点击:次
真正的喜爱无须理由,因为一切皆可成为原因。但还是要写,这或许是从“入”到“出”必经的环节。 从电影名字出现在草原上道道河曲的旁边开始,我知道这是我喜欢的风格。以景言情,只有足够宏大又深远的主题才能和这样广袤悠久的蒙古草原相配,含蓄温婉,细腻动人。虽然故事背景在草原,距离我这种现代城市里长大的人太远,可是情绪却轻而易举的随着背景音乐进入了情节的发展。大概是因为这部电影的核心是关于“人的归宿——家园与死亡”,主角是母亲,所以我太熟悉…
很喜欢“脐带”的寓意。影片中将其具象化为儿子和母亲腰上系着的麻绳,那是“安全的保证”,牵挂的精神纽带,也是对母亲自由的束缚,是儿子对母亲的私心——我不愿称其为“自私”,因为我们在未经过这一段“寻家”的旅程前很难懂得放手成全的意义,若无私心,恐怕是无情。于是整部影片的主线就是从亲手系上绳子到亲手斩断绳子的经过,是母亲回家的愿望使儿子从不理解到支持、最后了悟,也是儿子对音乐(马头琴和电子琴)的使用从工具表演到用以交流和抚慰感情,最后听到了母亲的音乐。脐带…儿子需要母亲的营养才产生,这营养是物质也是精神的。儿子以安全之名重新连上这人为的脐带,母亲却忘记了儿子,只记得自己和她父母的那个家,儿子无法给予母亲渴望的那个家,只得陪她上路,最后亲手斩断这“唯一的阻碍”,看着她高兴的远去,自己继续启程寻找那颗生死树。是复杂又漫长的告别啊,只有找到自我之后的独立个体,才能做到最后的斩断——斩断原始的精神依恋。母亲不是我的归宿,她有她的“家”,我想陪着她回家,目送她高兴的远去。 何为找到自己?大概是女主角说的“我知道我是谁,我在哪”。儿子喜欢且擅长音乐,在片头就以拉着马头琴的画面出场,在结尾又在篝火旁拉着马头琴,重新听到了“草原上的声音”。不过这一段讲的比较隐晦,我看到的也不是很多。片尾停在了“生死树”,有些意犹未尽。 生死,是永远说不尽的,影片中描绘母亲的死亡,是回家之旅,是美好的音乐和盛装的民族服饰,是喜悦。我喜欢篝火旁女主角年轻的面孔和母亲年迈的脸交替出现,时间仿佛一直在一个人身上流逝,母亲又变回了孩子,孩子也长大成为父母,轮回,就像他们围着祭祀的石堆转圈,就像日出日落。生死树,死生一体。归宿是出生的地方,是家,是结束的地方,是自我认同的一部分——“我在哪”。我们会不会觉得“像苍蝇绕了一个圈,又飞回来”是悲哀呢?毕竟始终脱离不开。轮回,佛确实将其视为众生无法逃脱之苦。我们长大后离家出走,又在某一刻踏上归家之路,我们四处寻找的原来是自己身后的起点吗?我说不清,但我不为此悲哀。 我知道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景和情的高度融合,音乐的烘托,永恒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