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廊亭》 一部只说不做的“电影”
2023-03-10 网友提供 作者:🍃 点击:次
我是3月8号晚上看的《回廊亭》的点映场,看完之后的整体感觉是将一本并不出众的小说改成了一个糟糕至极的电影。(并不是说一定要原着精彩和高分影视作品才可以精彩,比如《阿甘正传》)整部电影看完之后唯二的亮点在于刘敏涛的演技,尤其是结尾的那场在监狱里的哭戏层次分明且自然流畅,以及前半段的一场藏尸戏在整部电影中算是较有张力,也将喜剧与紧张感做了一定的结合,虽然称不上多么惊艳但是与整部电影 只说不做的叙事方式相比已经是做的不错的地方了。
说完了为数不多的优点之后,重点来探讨一下为什么这部电影只说不做,以及为什么标题中电影二字是加1着引号的。 一.重讲述而轻演绎 电影作为一门视听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应当是两者相辅相成,优秀的创作者可以只用视觉叙事,或者将电影中人物的叙述做的独具特色,比如《怦然心动》中男女主角的内心独白一样,不仅没有剥夺视觉演绎的精彩程度,反而将风格与独特的叙事方式注入其中。但是在《回廊亭》中这些讲述的成分成为了为视觉演绎与剧本创作偷懒的工具,影片中大量使用了人物讲述和日记形式的旁白,以及人物的内心独白,但是这样的做法并没有起到使影片的叙事风格化,反而使得视觉演绎成为了被讲述推着走的辅助工具,观影过程中观众的听到的信息大过了观众看到的信息,仿佛是一部有着视觉辅助的广播剧,哪怕不看荧幕上的画面也可以了解故事的全部发展,以及人物的当下的所思所想。为什么用所思所想而不是情感转变,因为影片中基本上没有太大的人物曲线,一些人物是工具作用,这个在一些悬疑故事中其实并不少见,比如《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众角色等。但是作为电影中的演员起码得演出其中的层次,而《回廊亭》中除了刘敏涛外其他演员的演技模版化严重,尤其以高家众人为代表,从开始到他们草草了事的退场每个人物的表演和设定没有基本没有层次与变化,抠搜的二哥和懦弱的三弟,人渣的毒虫和婊里婊气的二嫂没有人设的反转更没有情感的变化,也就谈不上什么正或者负的人物曲线。不过这些人物在表演方面或多或少都起码在表演,不像任素汐从头到尾基本上一个表情,内心活动全靠独白和日记旁白,结尾还要强行正能量一把,从任素汐在影片中的表演上根本看不出任何情感的波动,冷面表演不等于一个表情,同样是哭戏刘敏涛结尾监狱里里短暂的哭戏和任素汐结尾靠着内心独白的流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证明了好的表演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和辅助形式就可以让观众了解到角色的内心。总之讲述并没有使表演郁滞相结合从而更上一层楼,反而是人物塑造与表演方面的偷懒。 二.被动大过主动 悬疑犯罪类的影片大概来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与主角一起进入谜团揭秘式的呈现,比如《禁闭岛》《无人生还》《七宗罪》《控方证人》等,另一种是在故事开始或第一阶段左右就大概知道了真想,主角引领观众了解背后的情况,比如《利刃出鞘》《告白》等。但是《回廊亭》处于两者都没有太达到的领域,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影片中在刻意隐瞒以及没有展现任何值得回味和推敲的细节,与观众形成了信息的严重不对等,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是被动的接受讲述的结论而没有视觉捕捉到荧幕上这一结论埋下的伏笔与抽丝剥茧的过程。每一次的所谓转折都毫无铺垫大部分直接通过人物的讲述,尤其是刘敏涛的角色动机和揭露,全部都靠她自己口述,而且影片中的每个人物揭露都是如此,毒虫揭露完就没了,然后高家就和他一起草草退场,刘敏涛揭露完就被带走了,仿佛让他们口述就是为了让他们的故事快点结束,以及刘敏涛剧中儿子杜宇莫名其妙的人物发展,其中充满了bug还有逻辑问题,这里我就不多赘述了,大家看完的应该和我感觉一样,这个人物已经不是留白了,留白是讲清楚之后留有空间,而不是杜宇这样全是空间和鸡汤的设置。同时周律师和叶彤是一个人真的可以一眼看出,无论是外表,还是周律师选择读日记的选择,但是导演仿佛觉得这是什么惊天逆转还要通过伤痕和刘敏涛的口述来告诉观众。并且刘敏涛会反转也肯定在一大部分观众那里不是什么惊奇的事情。影片的大多数都是为了反转而硬反转,是一种通知式而不是回味式的反转,完全没有《第六感》在经过铺垫后的反转来的瞠目结舌。最终这种模式形成观众是被推着走,而不是探索真想或者原因的观影模式,也暴露出创作者对于情节以及悬疑感制造的编排功力不足与偷懒。 综上所述,《回廊亭》是一部偷懒且诚意不足的影片,个人认为国产电影需要鼓励但在面对这种影片时更需要的是毫无遮掩的批评,这也是我第一次发表影评,如果有说的不对或者欠缺的地方还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有什么想沟通的也可以礼貌评论或者私信,切勿有你行你上之类的无脑言论,艺术理论中就有艺术评价与批评的概念,影评也属于其中的范畴,影评当然是以我的主观感觉为主如有不同指出请大家文明地畅所欲言,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