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细腻的表达【野猫观后感】
2023-03-08 网友提供 作者:Justy 点击:次
关于整体审美。我喜欢这部作品的镜头设计,贯穿整部电影,用构图(搭配剧情声音等)表现情绪。比如把女主人框在窗户里,买菜的时候女主人头顶的钩子,还有婆婆吃饭的咬黄瓜声什么,开车兜圈子迷路暗示女主内心什么的。这些设计发挥了电影的艺术特长。我作为观众观影的时候,画面内外一直有东西去观察,去思考,就挺喜欢的。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不是像某些快餐片,粗暴地打特写怼我眼前说“你看看这多惨”。我觉得有审美体验。
关于演员的戏。按出场顺序说,先出现女主角,感觉她戏有点平,跟男人说话的台词一个字一个字像读课文,少节奏感。不知道是不是特别处理成这种,想表现女主人在生活里比较麻木的感觉? 比起来觉得男主人和婆婆的戏生动些(当然跟人物性格也有关)。几句台词就把我的火儿勾起来了。尤其的婆婆的戏,说台词的时候交代了挺多背景,比如男主人是厨子、看不起南方人、不为他人考量、市侩什么的。我记得是看到女主去公交车站接人的时候气到的。哎哟就几句话把事都给安排了,还不能反驳,担子都给女主人拿着了,一句谢谢没有。我脑子一出溜想想她日常生活得什么样,我这个气啊 关于共情。一开始我还是以一个外人的角度看这个故事,这人干嘛呢,哦喂猫。但电影的种种设计,很快就把我带入共情了。全景、长镜头、慢节奏、透着不安的安静,没有歇斯底里的吵架戏,但更接近真实,是一缕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束缚和压抑。压抑吗,我觉得压抑。但我觉得这正是这部片子的价值。以一个客观的视角展示一个生命个体在家庭中受到的压迫。人被异化成了工具。个性被抹掉,劳动的价值被忽视,人生变成单调的重复,看不到希望,很难走出来,溺水般令人窒息。这种安静的摧残有多么可怕。 关于猫。表现得很隐晦。我坦白,我最后没听出来那是猫叫,我以为是小孩子哭声,我还纳闷为啥有小孩就转彩色了,莫非是生了[捂脸] 导演说那是猫叫,我觉得设计得挺巧妙的。剧情上,猫算是线索。小满喂猫(是压抑生活的一种调剂),不能养猫(家庭环境不允许),发现老公出轨(黑猫过场),最后拒绝生二胎(也决定养猫?)。另一面,猫猫象征小满的自我。喂猫象征自我意识的成长,最后一声猫叫,画面由黑转彩,象征自我的解放。前面压抑了很久,最后这么一转,带来希望,温柔而有力量。这个黑转彩的桥段可能老套,但用在这里我很喜欢。 关于不足之处。我觉得有些涉及剧情的暗线处理得不太明显。比如女主去高压塔那里的时候,我没想到她主要目的就是喂猫,我以为有什么重大剧情伏笔。因为你看前面她家庭生活枯燥平淡,我以为她要在高压线那做点什么,转折剧情,埋个秘密啥的,没往喂猫那想......而且女主似乎也没展露出撸猫的神态啊,凝重迷茫,让我以为她在扫雷,顺手撒粮。再比如小朋友翻出出轨语音那场戏,我以为那是女主第一次发现男主出轨。导演说,前期有一幕女主晚上去车里静静,其实是想说她每晚都听行车记录仪,女主早就知道男主出轨了。啊这样再结合开头女主接到家里电话聊北京户口的那幕,还有拒绝男主求欢那幕,就说明女主为了孩子户口忍受丈夫出轨和婆婆的施压,那女主日常的苦难就翻了一番。当这个出轨事实被孩子翻出来的时候,那种冲突感又翻了一番。这种层次感的设计我觉得很巧妙,可要是导演没说我都没想到。万一有观众跟我一样,那多可惜啊!那这个故事就变成了弱势主妇发现丈夫出轨而崩溃出走,戏剧张力就弱了。 最后说说观众提问环节。有两个男观众说什么类似“发牢骚的影视作品已经很多了,对女性导演有更多期待,希望女性主题的片子不只是发牢骚,更多考虑解决问题”的言论,我听得好气。这逻辑就像班上好多人都写了《我爱妈妈》(不乏口水文),小红用自己的语言写了《我爱妈妈》,然后有人说,赞颂母爱的文章已经够多了,你既然是女生,为什么不写写怎么落实母爱呢? 🙄这是一部小成本电影啊,是导演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啊。你指望她导出来一部20集的纪录片回答社会学家都没能解决的问题?还是你指望她给个标答啊?那就不叫《我爱妈妈》了,那叫《如何爱妈妈之我见》。再换个说法,这就像我登了岳阳楼,我拍了张照片说风景真美啊。然后你问我为什么不聊聊家国情怀,为什么不谈谈建筑风格。我......我不是干这个的啊!我拍了照片,记录了岳阳楼当下的面貌,难道没有意义?导演用这么真诚的方式去拍了这个作品,让别人可以去共情,我认为这就是最大的意义。观众除了性别这个属性,还有个更大类的属性是人。作为一个人,看到有另一个人(一群人)付出了劳动但没有得到尊重和回报,于是打抱不平,于是再反躬自问,平时有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努力改进。这是朴素的价值观,这就促进了社会进步。不唱高调,而是脚踏实地付出行动,我为导演鼓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