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名著 >

新唐书(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5)


  广明元年,华岳庙玄宗御制碑隐隐然有声,闻数里间,浃旬乃止。近石言也。
  光化三年冬,武德殿前钟声忽嘶嗄;天复元年九月,声又变小。
  ○常旸
  武德三年夏,旱,至于八月乃雨。四年,自春不雨,至于七月。雨,少阴之气,其气毁则不雨。少阴者,金也,金为刑、为兵,刑不辜,兵不戢,则金气毁,故常为旱。火为盛阳,阳气强悍,故圣人制礼以节之。礼失则僣而骄炕,以导盛阳,火胜则金衰,故亦旱。于五行,土实制水,土功兴则水气壅阏,又常为旱。天官有东井,主水事,天汉、天江,亦水祥也。水与火仇,而受制于土,土火谪见,若日蚀过分而未至,与七曜循中道之南,皆旱祥也。七年秋,关内、河东旱。
  贞观元年夏,山东大旱。二年春,旱。三年春、夏,旱。四年春,旱。自太上皇传位至此,而比年水旱。九年秋,剑南、关东州二十四旱。十二年,吴、楚、巴、蜀州二十六旱;冬,不雨,至于明年五月。十七年春、夏,旱,二十一年秋,陕、绛、蒲、夔等州旱。二十二年秋,开、万等州旱;冬,不雨,至于明年三月。
  永徽元年,京畿雍、同、绛等州十,旱。二年九月,不雨,至于明年二月。四年夏、秋,旱,光、婺、滁、颍等州尤甚。
  显庆五年春,河北州二十二旱。
  总章元年,京师及山东、江淮大旱。二年七月,剑南州十九旱;冬,无雪。
  咸享元年春,旱;秋,复大旱。
  仪凤二年夏,河南、河北旱。三年四月,旱。
  永隆二年,关中旱,霜,大饥。
  永淳元年,关中大旱,饥。二年夏,河南、河北旱。
  永昌元年三月,旱。
  神功元年,黄、隋等州旱。
  久视元年夏,关内、河东旱。
  长安二年春,不雨,至于六月。三年冬,无雪,至于明年二月。
  神龙二年冬,不雨,至于明年五月,京师、山东、河北、河南旱,饥。
  太极元年春,旱;七月复旱。
  开元二年春,大旱。十二年七月,河东、河北旱,帝亲祷雨宫中,设坛席,暴立三日。九月蒲、同等州旱。十四年秋,诸道州十五旱。十五年,诸道州十七旱。十六年,东都、河南、宋亳等州旱。二十四年夏,旱。
  永泰元年春、夏,旱。二年,关内大旱,自三月不雨,至于六月。
  大历六年春,旱,至于八月。
  建中三年,自五月不雨,至于七月。
  兴元元年冬,大旱。
  贞元元年春,旱,无麦苗,至于八月,旱甚,灞浐将竭,井皆无水。六年春,关辅大旱,无麦苗;夏,淮南、浙西、福建等道大旱,井泉竭,人曷且疫,死者甚众。七年,扬、楚、滁、寿、澧等州旱。十四年春,旱,无麦。十五年夏,旱。十八年夏,申、光、蔡州旱。十九年正月,不雨,至七月甲戌乃雨。
  永贞元年秋,江浙、淮南、荆南、湖南、鄂岳陈许等州二十六,旱。
  元和三年,淮南、江南、江西、湖南、广南、山南东西皆旱。四年春、夏,大旱;秋,淮南、浙西、江西、江东旱。七年夏,扬、润等州旱。八年夏,同、华二州旱。十五年夏,旱。
  宝历元年秋,荆南、淮南、浙西、江西、湖南及宣、襄、鄂等州旱。
  太和元年夏,京畿、河中、同州旱。六年,河东、河南、关辅旱。七年秋,大旱。八年夏,江淮及陕、华等州旱。九年秋,京兆、河南、河中、陕华同等州旱。
  开成二年春、夏,旱。四年夏,旱,浙东尤甚。
  会昌五年春,旱。六年春,不雨;冬,又不雨,至明年二月。
  大中四年,大旱。
  咸通二年秋,淮南、河南不雨,至于明年六月。九年,江淮旱。十年夏,旱。十一年夏,旱。
  广明元年春、夏,大旱。
  中和四年,江南大旱,饥,人相食。
  景福二年秋,大旱。
  光化三年冬,京师旱,至于四年春。
  ○诗妖
  窦建德未败时,有谣曰:"豆入牛口,势不得久。"
  贞观十四年,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伐高昌。先是其国中有童谣曰;"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首自消灭。"
  永徽后,民歌《武媚娘曲》。
  调露初,京城民谣有"侧堂堂,桡堂堂"之言。太常丞李嗣真曰:"侧者,不正;桡者,不安。自隋以来,乐府有《堂堂曲》,再言堂者,唐再受命之象。"
  永淳元年七月,东都大雨,人多殍殕。先是童谣曰:"新禾不入箱,新麦不入场,迨及八九月,狗吠空垣墙。"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