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名著 >

辽史·地理志五(3)

  金城县。本汉阴馆县地,汉末废为阴馆城。隋大业末陷突厥<一八>。唐始置金城县,辽因之。户八千。

  浑源县。唐置。有浑源川。在州东南一百五十里。户五千。

  河阴县。本汉阴馆县地。初隶朔州,清宁中来属。户三千。

  朔州,顺义军,下,节度。本汉马邑县地。元魏孝文帝始置朔州,在今州北三百八十里定襄故城。葛荣乱,废。高齐天保六年复置,在今州南四十七里新城。八年徙马邑,即今城。武成帝置北道行台。周武帝置朔州总管府。隋大业三年改马邑郡。唐武德四年复朔州。辽升顺义军节度。兵事属西京都部署司。统州一、县三。

  鄯阳县。<一九>本汉定襄县地。建安中置新兴郡。元魏置桑乾郡。高齐置招远县,郡仍旧。隋开皇三年罢郡,隶朔州。大业元年初名鄯阳县,辽因之。户四千。

  宁远县。齐天保六年,於朔州西置招远县。唐乾元元年改今名,辽因之。有宁远镇。东至朔州八十里。户二千。

  马邑县。汉置,属雁门郡。唐开元五年,析鄯阳县东三十里置大同军,倚郭置马邑县。南至朔州四十里。户三千。

  武州,宣威军,下,刺史。赵惠王置武川塞。魏置神武县。唐末置武州。後唐改毅州。<二○>重熙九年复武州,号宣威军。统县一:

  神武县。魏置。晋改新城。後唐太祖生神武川之新城,即此。初隶朔州,後置州,并宁远为一县来属。户五千。

  东胜州,<二一>武兴军,下,刺史。隋开皇七年置胜州。大业五年改榆林郡。唐贞观五年於南河地置决胜州,故谓此为东胜州。天宝七年又为榆林郡。乾元元年复为胜州。太祖神册元年破振武军,胜州之民皆趋河东,州废。晋割代北来献,复置。兵事属西南面招讨司。统县二:

  榆林县。

  河滨县。

  金肃州。重熙十二年伐西夏置。割燕民三百户,防秋军一千实之。属西南面招讨司。

  河清军。西夏归辽,开直路以趋上京。重熙十二年建城,号河清军。徙民五百户,防秋兵一千人实之。属西南面招讨司。

  ※校勘记

  一:唐武德四年置北州按新唐书地理志作武德元年置。旧唐书地理志作武德六年。

  二:开元十八年置云州云州,原误「云中州」。据新唐书地理志改。旧唐书地理志作开元二十年。

  三:克用取云州州,原误「南」。据太祖纪及新五代史四改。

  四:天成县金史地理志作天城县。

  五:长青县兵卫志下同。辽文汇续编董匡信墓志、金史地理志并作长清县。

  六:奏景宗分永兴县置据纪应历十三年正月、卷八五高勋传及金史地理志,景宗应作穆宗。

  七:唐会昌中置县按纪开泰八年十一月,置云州宣德县。新、旧唐书地理志无宣德县。

  八:更名应天军复为州按金史地理志丰州天德军,辽尝更名应天,寻复。

  九:改单于大都督府索隐:「督,当作护。」新、旧唐书地理志并作「龙朔三年置云中都护府,麟德元年改为单于大都护府」。

  一○:会昌五年为安北都护府索隐:「案方镇表会昌三年改。」

  一一:大同川川,原作「州」。据下文及新唐书地理志改。

  一二:宁人县按即宁仁县。纪开泰六年七月以西南路招讨请,置宁仁县于胜州。此隶云内,或是以後改属。金史地理志云内州有宁仁旧县。

  一三:杀存榘于祁州祁州,新五代史四八及通鉴并作祁沟关。

  一四:升威塞军通考三一六作威胜军。

  一五:北齐置北燕郡索隐:「郡,当作州。隋志,後齐置北燕州,领长宁、永丰二郡。」

  一六:去诸以数千帐徙妫州徙,原误「欲」。据新五代史附录改。

  一七:升观察按纪,统和二十九年六月升。

  一八:隋大业末陷突厥隋字原脱。大业为隋年号,据补。

  一九:鄯阳县隋书、唐书地理志及通考三一六作善阳。辽文汇一○宁鉴墓志、元和郡县志作鄯阳。

  二○:後唐改毅州後字原脱,据上文「唐末」及通考三一六补。

  二一:东胜州按纪开泰六年七月作胜州。纪清宁四年三月、保大二年四月、四年七月、百官志四并作东胜州。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