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 > 古赋散文 >

养兰说(2)


 

【译文】

 

会稽有很多兰花,而福建产出的最为贵重。培养它的方法,要湿润却又不能太湿,要稍微干燥却不能暴晒,要通风不能寒冷,就有如富家的千金小姐,姿态多却很难奉养。我曾经听说过这种花,说是其他的花都是喜欢在污秽的泥土中被灌溉生长,只有福建的兰花要用茶水,草树的清香没有比得上兰花的,清洁的东西没有比得上茶的,同类互相适宜。

 

在园中养了两盆,按照方法灌溉,但叶子却越来越短,颜色越来越憔悴,快要枯死了。而其他人家的兰花却繁茂长了很多花。我向他询问缘故,将我听到的都告诉了他。他感叹说:“耽误了事的是你的方法。因为香甜而被人食用的,是百谷。因为美丽而取悦人的,是百花。这里所说的香甜和美丽,你知道是什么吗?化腐朽为神奇,万物都是一样。曾经有一个人捕到一只龟,说龟有灵性不吃东西。于是用盒子装起来,十几天后拿出来看,龟就要死了。由此看来,凡是所谓有动物不吃东西,有草木不喜泥土,都是胡说。你相信你所听到的,那么你的兰花枯萎,也是理所当然。”

 

我回去后,不高兴,还认为听到的并不荒谬,方法也并没有差错。然后怀疑说:“万物一定有时间久了就改变它的本性,失去它原来的要求的,并且不被人知道的。离骚上说:‘兰芷变得不芳香了,荃蕙变成了茅草。”兰花以脆弱芳香而娇贵,我原本认为它难养,却不料它改变了。哎!于是让童子去除了枯枝,用粪水浇灌,于是兰花茂盛了。写于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作者简价】

 

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晚号歇庵居士,会稽陶堰(今属绍兴)人。明南京礼部尚书陶承学之三子,少有文名。明万历十七年(1589),他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的成绩,做了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曾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因母老辞归未任。陶望龄为官刚直廉洁,不受滋垢。于万历年间上的《议国计疏》、《议处京操班军疏》、《因旱修省陈言时政疏》、《正纪纲厚风俗疏》等,皆关国计民生,切中时弊。沈一贯以妖书事构罪尚书郭正域,望龄偕唐文献等往见一贯,委婉责难;朱赓不肯救,望龄亦责以大义,并愿弃官与正域同死,郭冤始解。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他把做学问也当作息歇,并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学人有时也称他为歇庵先生。陶望龄生平笃信王守仁“自得于心”的学说,认为这是最切实际的“著名深切之教”,与弟陶?#93;龄皆以讲学闻名于时。工诗善文,读书不事章句,为文法甚严而意足,往往出于二苏间。喜游历,登洞庭,穷天都台宕之奇,皆有题识。其诗锋犀利,或旁敲侧击影射时政,如《猛虎行》等;或公开揭露直刺时弊,如《悲哉行为丁亥秋七月大风作》等。所著有《制草》若干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歇庵集》20卷等。谥文简。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明会稽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他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的成绩,做了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曾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陶望龄为官刚直廉洁,不受滋垢。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他把做学问也当作息歇,并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学人有时也称他为歇庵先生。陶望龄生平笃信王守仁“自得于心”的学说,认为这是最切实际的“著名深切之教”。工诗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

 

【简析】

 

这篇短文借事喻理,通过对养兰过程的叙述,表明只听闻旧说,不加验证地付诸实践,尽管精心却反而损害了花卉。由此阐明了做事应当从实际出发,不能盲从他人的道理。

 


古诗词集哲理 明朝 陶望龄 关于兰花
相关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