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记到小破球,一场取经人的信仰流浪【流浪地球2观后感】
2023-02-08 网友提供 作者:邓羽恬 点击:次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问》 我们在宇宙中是孤单的吗?头顶深邃的苍穹里究竟有没有地外文明?宏观世界的尽头又在哪?这些问题本身以及背后隐藏的答案是如此令人着迷,以至于一代又一代蓝星人心怀对广袤星辰的无尽幻想,在探寻哲学三问终极真相的道路上,前赴后继又肝脑涂地,韶华白首又寂灭归尘。
1992年,我在区图书馆办了人生第一张借阅卡,书架上一本《科幻世界》为脑中总是充满奇怪想法的少年由此打开了一扇窗。这本由四川科协主办的杂志创刊于1979年,那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科幻元年。不想此后白云苍狗,虽然期间也涌现了郑文光、叶永烈、童恩正、王晋康、柳文扬等一批大触,而与共和国改开同时起步的中国科幻却始终不温不火,埋没于一片声色犬马之间。直至大刘凭《三体》一举出圈,才让中国科幻第一次舔舐到资本与市场的红利。2019春节档,《流浪地球》以一骑绝尘的票房宣告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崛起。 苍茫世事,岁别三秋;2023癸卯新春,正值万物复苏。郭导携《球2》归来,同期《三体》剧集亦先于网飞登陆荧屏,以及年中将上映备受期待的《宇宙探索编辑部》,这些都预示着我们将有机会见证一个国产科幻里程碑之年。 目前《球2》已上映两周,作为一部现象级影片的续作,小破球2顶住了压力,再一次取得了票房口碑双赢。首先,影片讨巧地选择了前传形式,在并不遥远的二三十年后,国际格局得到了延续,地球联合政府UEG依托现有的联合国架构而设立,机械外骨骼、无人机蜂群、垂直起降版歼20等片中大多虚构元素也都是基于当前科技水平的合理延展,压缩了未来硬科幻与观众的距离感。通过明智的选题,《球2》便已赢得先手。抛开个人感情加分,客观讲《球2》相较《球1》在整体质感上跃升了一个层级:多线程叙事节奏稳而不乱,大场景运镜切转熟而不腻,BGM水准看齐焊丝寂寞,核心思辨不输诺兰卡梅隆,更不必说顶级炸裂的特效画面和上百件首创的科技狠活。毋庸置疑,这是一次全方位的提升,欣喜于郭帆和主创团队的成长。若非要吹毛求疵,那就是《球2》在一些情节设计上依然不免遵循了所谓大片套路,降低了科幻片本应天马行空的不可预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硬核观众的观影体验。但瑕不掩瑜,希望郭帆导演保持初心,在后续作品中更多注入个人风格,创作出气质鲜明的郭氏科幻。 纵观近十年世界科幻影坛,虽不乏《地心引力》、《星际穿越》等佳作,但大多也良莠不齐。其中,借科幻探讨人性者有之,却不免贩卖绝望,如《ANIARA》;借科幻打造济世豪侠者有之,思想性却堪比玄幻爽文,如复联系列;借科幻揭示利益矛盾和种族原罪者有之,立意却难寻突破,如《阿凡达2》;借科幻劝导文明与自然和谐共处者有之,却总陷于刻板说教,如《侏罗纪世界3》。与之相对,小破球2的格局似乎更胜一筹。一部影片中同时涉及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对家庭和故土肩负的责任以及对数字永生和实体文明的哲学思辨。特别是为种族延续而集体甘愿赴死的那一缕悲壮,尤其让人动容,而好莱坞上一次对平凡英雄众生像的成功刻画,还是在25年前的《活火熔城》。 梅开二度的小破球,已然成为国产科幻扛鼎之作。它的成功并非偶然,让人不禁联想起国产影视史上另一神作——82版《西游记》。作为不可复制的经典,该剧至今保持播放次数之最。它一次次走出国门,将中化文化散播到世界每一处角落。失败的作品各有各的屌样,而优秀的作品则是相通的。相隔近半个世纪的两部作品,竟然在某些方面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是一份共同的的理想、热血、牺牲和挚爱。 什么样的团队,就拍出什么的片子。80年代初百废待兴,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西游剧组接到了拍摄任务。没有前人经验,只能自力更生,一穷二白,服化道都要从头摸索。一群为之忘我奋斗的人,一年年含辛茹苦经冬夏,几万里风霜雨雪处处家。摄制和后期制作前后历时六载,过程之艰辛几乎复刻了一场玄奘取经之旅。同样的,小破球作为一次试水,本身就是一个大胆且悲壮的决定。彼时国产科幻影片仍是荒漠一片,而相关题材亦属于资本不敢轻易触碰的禁区。从立项到筹备,从开拍到封镜,一直到拿下龙标得以与观众见面,小破球何尝不是也经历了一番百转千回。中国人为什么不能作出自己的大科幻?面对前途未卜的结局,无论是核心主创,还是外围的设备技术供应商,整个破球团队始终胸怀信念,带着一种取经人才有的执着与不屈,与小破球一起在追寻彼岸的路上流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