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一起冲(2)
时间:2023-01-30 作者:那多 点击:次
梁应物所在的X机构专事研究各类异常现象,我经历的事一般人会觉得荒谬,可他却不会认为我在胡言乱语,反而会认真对待。 我让梁应物去安抚一下我父母,先别赶着来广州或北京,该怎么说他看着办。 估算着快到时间,我又想起一个人,对梁应物说:“上海市公安局特事处的郭栋和我有些交情,你和他说一下我的情形,看看他有没办法。” 在警察的示意下,我匆匆结束通话,梁应物最后说了三个字:你放心。 其实肯定没有什么规章条例说我打电话不能超过五分钟,但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进了监狱也得乖乖劳动缝手套,管你外面什么身份,这一亩三分地警察说了算。 打了这个电话,我多少放松一些,梁应物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强援,X机构虽是不公开的官方组织,但他们在研究各类怪异事件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和各种各样的势力体系打交道,梁应物作为颇受器重的研究员,在这个社会里他的能量绝对要比普通政府官员强得多。 而郭栋,去年底我和他合作化解了一场巨大的危机,他本身是公安系统的人,处理我的事情要更便利些。 有这两个人帮忙,想必最起码我能得到公正的对待,所遭遇的蹊跷怪事,不会被当成我的凭空臆想而忽略过去。 “想什么呢,这边!”我后背的衣服被那看守警一把抓住。 “怎么,不是回去吗?”我记得拘留室的方向,没走错啊。 “谁和你说现在回去?审你了。”他推了我一把,让我往另一个方向去。 “是北京的公安来了吗?”我一边走一边问。 “没来我们就不能审你了?”他不耐烦地回答。 着实搞不明白,我只是嫌犯,还没定罪呢,问一句话用得着这样吗,再说还收了我点小贿赂,虽然金额不大。 在审讯室里等我的是个中年警察,虎着脸,面目阴沉。 去年在上海我也被“冤审”过一回,不过半天之后误会就解开了,什么苦头也没吃。那次是郭栋帮了忙,这次会怎么样?看着面前警服中年人严肃的脸,我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人不是我杀的。”我抢先对他说。 “姓名?” “警官,虽然我所说的你可能难以相信,但……” “姓名?”中年警察用相同的口气重复了前一个问题。 (2) “那多。”我叹了口气回答。 “真名吗?” “是的,这你们很容易就能查到的。” “性别?” “男性。” 这样回答的时候我心里想,如果他接着问“真实吗”,我就回答“从出生以来就没变过,而且这更容易查证”。 这种情形下还有心情自娱,和梁应物的电话真是让我大大减压了。 对面的人显然没有这样的娱乐精神,他又问道:“职业?” “记者。上海晨星报社记者。” 我以为接下来他该进入正题,问我案情了。没想到中年警察神情缓和下来,甚至微微露出了些许笑容,问道:“你是跑什么的?” “我没有固定条线,是机动部记者,跑突发新闻,或者读者打电话提供线索。” “就是要随时待命喽,那可挺累的啊。” “是挺累的,不过跑了几年也习惯了。”我小心翼翼地回答,不知道他为什么把审讯变得好似唠家常。 “看你模样挺年轻的,干记者这行几年了?” “我零一年当的记者,到今年第六年。” “哦,还不算很长嘛。” “我那个报社历史不长,而且流动性大,我这样呆足五年的记者,算是资格很老的了。”说到这里,我仿佛有种错觉,这不是警官在审嫌犯,却像我在和一个采访对象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