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解缚1.0【命运之夜前传 第二季观后感】(2)
2023-01-29 网友提供 作者:Waldeinsamkelt 点击:次
二、正义的嬗变 “正义”一词通常被认为源出于拉丁语justitia,由拉丁语中“jus”演化而来。“jus”是个多义词,有公正、公平、正直、法、权利等多种含义。在希腊神话中正义以女神西弥斯(Themis)的形象出现,她以白布蒙住双眼,一手执天平一手执剑,掌管法律与正义。利剑代表了力量与惩戒,天平不可避免地使人联想到公平、平等、补偿(在《伊利亚特》中宙斯曾执起命运女神的天平,用两个羽毛的重量裁定忒提斯之子阿喀琉斯与厄俄斯之子门农间争斗的胜负)等观念,公平、平等引出了规则和法规。规则、法规、正确和正当都内含直线的意思,平等总是意味着通过某种比例实现均衡。这些涉及算术和几何的词义,正是“正义”一词在其全部历史发展中所具有的特征,这个观念必定早在有交易与换物的时代就已形成了【2】。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化正义有着越来越多的内容和形式,但它却总是以同一方式被界定,并不随文明状态的变化和应用范围的扩展而改变本身的表达方式。它会把平等或均衡的种种考虑引入只在事实上才存在的事态中去,而这些考虑将把那种状态变成在数学上被规定了的因而似乎在法律上也被指明了的某种东西…这种力量可追溯到古代社会分化为依次从属的各阶段的时候。但这种习惯造成的从属,最后变成了似乎是自然的,并且还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解释【3】。 当一个词随着现实情况的不断变化含义被扩展,并将新观念纳入其中时,语言的一种奇妙功能发生了:当一个用来指称以前存在的事物的词延伸到这个新观念时,就会修改那个事物,从而反过来影响过去…某种东西突然插了进来,那些东西可能从未存在过,而且如果没有某些条件、某些人或某个特定的人,它们本不会存在。但我们并不认为这个某种事物是新到的,它代替了旧有的东西并将其收摄到一个直到那时还不可能预见的整体之中【4】。我们并不将新观念看作某种独立的新东西,而总是将其作为现实中可能事物的预先存在而引进事物本身。于是一种回溯性的建构发生了,这种回溯同时向两个方向延伸:一面它把新创造的东西引入过去,将其把握为早已预先存在的东西;一面它将过去的旧东西投向未来,使其纳入某种尚未创造出来的整体之中。这种幻象使事物在当下缺席并作为我们思维习惯的一部分深深蛰伏在许多哲学问题的根处,也引发了康德意义上不可解决的二律背反难题。 三、混淆与倒置 3.1提问与解答 这种幻象,总是习惯于将新的东西把握为(已存在的)旧的东西,同时试图用旧东西替代新东西。这种运行机制不仅体现在语言的奇妙转换之中,也体现在一般的提问-解答过程中。我们知道,思想内在也是使用言语来思考的,它以提问-解答的形式思考事物,在其中两者相互交织共同决定着对事物的认识。从对事物发问开始(这种发问常常是不自觉的),理智开始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柏拉图对话录中一问一答的形式相似,思想的这种方式是在自身内的自身与他者的对话。在谢林看来,它作为思想内在交谈的艺术,暗含着哲学家真正的秘密和辩证法真正的内在精神:(WAI,7)这种分离,我们自身的这种双重化,是一种秘密的沟通。其中有两个本质:一个在提问,另一个在回答;一个进行着认知,或更确切地说就是知识(科学)本身,另一个并未进行着认知,但是追求明晰性。这种内在的交谈艺术是哲学家的真正的秘密,至于那种外在的交谈艺术,亦即那种号称“辩证法”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模仿而已。而且,辩证法一旦成为一个纯粹的形式,就是一个空洞的假象和阴影【5】。然而即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种幻象运行机制依然钳制着人们:他们总是习惯于用旧的东西替代问题中新的东西,忽视新的东西本身。对他们来说问题的价值在于答案之中,答案的价值在于真假之中,真假的价值在于有用性之中。他们把有用性当成最终的落脚点,并以有用性为根据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默认“真与假”是随着答案开始的,对问题本身不屑一顾。但我们需要指出这其实是一种偏见,它由来已久早在童年和学校教育时期就已灌输到许多人的意识之中,他们认为“提出”问题的是学校的老师,学生的任务只是找出问题的答案。由此,我们就处于 种被奴役的状态。而真正的自由在于有决定的能力,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哲学中,甚至在其他许多地方,真实在于发现问题并随之提出问题,而不在于解决问题【6】。这又让我们的兴趣从关注答案转向关注问题。实际上,(提出)问题与答案(解决问题)之间存在着一种根本的差别——发现与发明的区别:从问题中找出答案是一种发现,它针对的是(不论它在当下是潜在的还是现实的)已经存在的、旧的东西(因为答案本身已经隐藏在问题之中);相反提出问题是一种发明,它的重要性在于创造新东西的能力,它使不存在的东西存在,使潜在的东西成为现实,对二者的选择决定了是整合旧东西还是创造新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