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2)
时间:2023-01-19 作者:李昉 点击:次
【译文】 韩朋鸟,本是野鸭水鸟一类的鸟,生活在溪水湖泊之中。水禽中的鸂鶒、鸳鸯、?鶄等鸟,岭北全都有,只是没见过韩朋鸟。根据干宝《搜神记》上所说:大夫韩朋,他妻子很美,宋康王强夺到手,韩朋很怨恨,宋康王囚禁了他,韩朋就自杀了。他的妻子私下里把衣服弄的很糟烂,宋康王和韩朋妻子一同登上高台,韩朋妻从高台上跳下去,康王手下人想扯她的衣服,但衣服一扯就烂,所以没拉住。她在衣带中留下遗书说;希望把我的尸体还给韩朋,与他合葬。康王很生气,令人埋葬,却把她的坟埋在韩朋坟的对面,互相对望。过了一夜,忽然看见有梓树从二人的坟上长出,树根在地下相交一起,树枝在地上相连,还有像鸳鸯一样的鸟,经常牺息在树上,从早到晚悲切的鸣叫。南方人说这对鸟就是韩朋夫妻的灵魂,所以用韩朋的名字给这鸟命名。 ----------------------------------------
带箭 带箭鸟,鸣如野鹊,翅羽黄绿间错,尾生两枝,长二尺余,直而不枭,唯尾稍有毛,宛如箭羽,因目之为带箭鸟。(出《岭表录异》) 【译文】 带箭鸟,叫声像野鹊雀一样,翅膀上的羽毛黄、绿交错。尾巴上长出两根长枝,二尺多长,挺直而有弹性,只有尾梢才长毛,很像箭羽,因此,人们称它为带箭鸟。 ----------------------------------------
细鸟 汉元封五年,勒毕国贡细鸟,以方尺玉笼盛数百头,大如蝇。其状如鹦鹉,闻声数里,如黄鹄之音。国人常以此鸟候时,亦名曰候虫。上得之,放于宫内,旬日之间,不知所止,惜甚,求不复得。明年,此鸟复来集于帷幄之上,或入衣袖,因更名曰蝉鸟。宫人婕妤等皆悦之,但有此鸟集于衣上者,辄蒙爱幸。武帝末,稍稍自死,人尤爱其皮,服其皮者,多为男子媚也。(出《洞冥记》) 【译文】 汉武帝元封五年,勒毕国进贡一种细鸟,用一尺见方的玉石笼子装了几百只。大小如蝇子,形状像鹦鹉,叫声传出数里远,像黄鹄的叫声一样。勒毕国的人常用此鸟判断时间,也把它叫做候虫。皇上得到后放在宫内,十天之间,不知飞到哪里,皇上很惋惜,再想要就得不到了。第二年,这些鸟又回到宫中聚集在帷幔上,有的钻入宫中人的衣袖里,因而又给它起名叫蝉鸟。宫中的女官都喜欢这种鸟,只要这种鸟落到谁的衣服上,谁就会受到皇帝的宠爱。汉武帝末年,它们自己默默地死掉了。人们尤其喜欢它的皮,凡是身上装饰着这种鸟皮的女人,多数会受到男人的喜爱。 ----------------------------------------
王母使者 齐郡函山有鸟足青嘴赤,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昔汉武帝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常令鸟守之。(出《酉阳杂俎》) 【译文】 齐郡函山有一种鸟,青爪,红嘴,白翅,紫脑门,名字叫王母使者。从前,汉武帝曾登此山,得到一只玉匣,五寸长,武帝下山时,玉匣忽然变成一只白鸟飞走了。人们传说山上有王母娘娘的一只药匣,让鸟常年守着它。 ----------------------------------------
鸳鸯 汉时,鄢县南门两扇,忽一声称“鸳”,一声称“鸯”,晨夕开闭,声闻京师。汉末恶之,令毁其门,两扇化为鸳鸯,相随飞去,后遂改鄢为晏城县。(出《朝野佥载》) 【译文】 汉代的时候,鄢县城南的两扇大门,忽然一扇发出“鸳”的声音,一扇发出“鸯”的声音,早晚开闭城门时,京城内都能听到这个声音。汉代末年时,人们厌恶这种声音,皇上命令毁掉这两门,两扇门变成了鸳鸯,互相追随着飞去了。后来就改鄢县为晏城县。 ----------------------------------------
五色鸟 杨震卒,未葬,有大鸟五色高丈余,从天飞下,到震棺前,举头悲鸣,泪出沾地。至葬日,冲天上升。(出谢丞《后》) 【译文】 杨震死了,没埋葬时,有一只一丈多高的五色大鸟,从天上飞下来,飞到杨震的棺前,抬头悲叫,泪水沾湿了地面。到安葬那日,大鸟冲天飞去。 ----------------------------------------
新喻男子 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衣迎三儿,亦得飞去。(出《搜神记》) 【译文】 豫章郡新喻县有个男子看见田野中有六七个女人,全都穿着羽毛做的衣服,他不知道是鸟。匍匐着靠近她们,拿到了其中一个女子脱下的羽毛衣并藏了起来。他又走出去自动靠近那些鸟,那些鸟都各自飞走了,只有一只鸟不能飞去,他就娶了这只鸟做妻子,生了三个女儿。她们的母亲叫女儿问父亲,知道了她的羽毛衣藏在了稻谷下面,便取出穿在身上飞走了。后来,她又拿来羽毛衣迎接三个女儿,也都飞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