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下部 第二十三章)(2)
时间:2023-01-18 作者:陈彦 点击:次
他看上去很兴奋,一天到晚,都支个画架子在那里画着。有不少栩栩如生的看戏场面;也有单个乡村老汉、老的肖像作品。还有几幅大画,当有一天,挂到后台的幕布上时,几乎把所有人都震惊了。 其中最大的一幅,是画的忆秦娥村时,村民们自发欢迎的场面。成百老乡,拉的拉手,接的接行李,一直把忆秦娥像迎接久别归来的女儿一样,往村里迎接。 这是许多地方都发生过的事。只要忆秦娥一出现,大家就会自发地迎上来,四奔走相告: “忆秦娥来了!” “咱秦娥来了!” “就是忆秦娥,真的是来了!” 省秦人,对这种场面已司空见惯。可石怀玉的眼睛,一下就了。大概也就在那一瞬间,他捕捉到了艺术创作灵感。他先后用了十几天时间,画了数十张底稿,终于在第七个演出点,把一幅六尺整张的画作,完整呈现在了后台。立即引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忆秦娥当时正在化妆,听见掌声,扭头一看,几乎把她吓一跳。石怀玉怎么把那一幕幕真实的生活,提炼得这么好,这么生。就像是拍照下来的一样。但那画面,又明显比照片更突出,更感人,更有冲击力。这大概就是绘画艺术的魅力所在了,她想。有人把画作的名字念了出来: “《咱秦娥来了》!” 忆秦娥再也忍不住,眼泪哗哗的,就把粉妆给污染了。这是她每次下乡演出,都最喜欢听到的一句老乡的招呼声。 只听石怀玉在一旁介绍: “本来是想《农民领袖忆秦娥》的。因为关中这一带,把秦明星都是当领袖捧的。我听见也有人已把忆秦娥称作‘农民领袖’了。可我觉得,这样称呼忆秦娥,有些别扭。让人老想起陈胜、吴广来。一个弱女子,要是当了领袖,也会立马变得不可起来的。所以我就还是用老百姓这句口语了。” 忆秦娥在心里说:得亏没“农民领袖忆秦娥”,要了,别人还以为我忆秦娥不好好唱戏,是想造反了咋的。 第二幅画《披红挂彩》。这也是据生活真实创作的。 忆秦娥几乎每到一地演出,唱得最红火的时候,都会有这种场面出现。先是鞭炮突然响起。有的地方,还会放出几声火铳子来。接着,地方头面人物,就会在鞭炮和铳子声中走上台,把一大红被面子,披在她上、绑在她肩上、围在她脖子上的。披得越多,越说明观众的戴程度。有些就成了一个村落永久的唱戏佳话。这次下乡,很多地方都是连唱十几台大戏。忆秦娥一人上,就背了九本戏的主角,让观众过足了“忆秦娥瘾”。有一个地方,还就真给她披了一百被面子,把她几乎当下就压垮在舞台上了。石怀玉就是捕捉到了那一瞬间的观众欢呼,与她的快乐、、感奋绪,而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几近岩浆迸发般的生命涌感。 石怀玉扭过头对忆秦娥说:“请把被面子给我分五十,要不然,我这力就算白出了。”惹得大家又是一阵哄笑。有人说,忆秦娥已经把被面子分给大伙了。石怀玉说:“收回来,立马给我收五十回来。”忆秦娥心里暗暗好笑着,死胡子的,就是能掰活。 第三幅画比较小,《抹红》。画的是忆秦娥坐在后台化妆凳子上,边围着一群大、大嫂和孩子。都把娃娃的脸蛋凑上去,让忆秦娥给“抹红”呢。 这是大西北很多农村都有的讲究。说小孩子最怕唱戏的。一旦遇见唱戏,晚上就会做噩梦。因此,唱戏前,总会有很多人要把孩子抱到后台,让“戏子”给孩子脸上抹点红,以辟邪遮灾。好多演员不愿意给抹,一是嫌烦;二是不喜欢被人称“戏子”。而忆秦娥每遇这事,总是会停下手中的活儿,高高兴兴地,给孩子们一一抹好,抹漂亮。有时她还会把孩子的小脸蛋亲一下。她是真的着所有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残疾孩子,父躲躲闪闪的,还不好意思抱来。每每至此,她都会起接过孩子,不仅要地抱一会儿,而且还会把孩子抹得最漂亮。因此,老百姓就更是把她传得神乎其神了。说忆秦娥多大牌的角儿,半点架子没有,那就是德行修炼到了:“秦娥戏唱不红,老天都不会答应的!”石怀玉竟然把这一细节,抓住了。并且正抹着红的孩子,就是一个兔,画面十分感人。石怀玉在展示完后,甚至很是大方地告诉忆秦娥:“这幅送给你了。其余的,我是要办画展用的。他们的最终归宿,应该是家美术馆。连我最后也是没有支配权的。一千年后,这两幅画,也许还会拉到西京来巡展的。没办,作品太伟大了,我把我自己都服得一塌糊涂了。这一幅《抹红》,就由你收藏。不过有言在先:展览时,我打借条,你可一定要借我一用噢。可不敢卖了,都买奔、宝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