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小说 >

沉没(2)



    内文如下——

    那多,我已在日本数日,你有无兴趣来仙台采访?附件里的照片,是近日从福岛附近海域捞上来的东西,你看了想到什么?也许有要借助你的地方。如决定赴日,请于中午十二点前回复邮件确认,以便我安排相关事宜。

    梁应物

    说实话,现在去日本采访,已经慢了国内几份大报一拍。但作为《晨星报》这样的地域性媒体,能有这样的机会,还是难得,更何况梁应物既然发这样一份邀请,肯定会把采访安排得妥妥帖帖,去了不会像没头苍蝇般瞎撞。

    更何况还有附件里的那些照片。一共五张照片。照片里的东西,是某种我不认识的生物。其中一张的背景是某船只的甲板,我想大概是渔船。这生物横躺在船尾甲板上,照片边缘露出几只渔民的光脚丫子,按比例可以推算该生物体宽一米多,长度则不清楚,因为那东西还有一截是挂在甲板外的,仅甲板上的部分就有六七米长。

    更何况还有附件里的那些照片。一共五张照片。照片里的东西,是某种我不认识的生物。其中一张的背景是某船只的甲板,我想大概是渔船。这生物横躺在船尾甲板上,照片边缘露出几只渔民的光脚丫子,按比例可以推算该生物体宽一米多,长度则不清楚,因为那东西还有一截是挂在甲板外的,仅甲板上的部分就有六七米长。

    这不是鱼,而像是某种海洋里的软体生物,色泽奶白,我怀疑它活着的时候是半透明的。这显然不是乌贼或章鱼,也不像水母,在我可怜的海洋生物学知识里,一时之间能想出的软体生物也就这几种了。这东西的身体扭曲着,或者它天生就是这样的螺旋状。其实,用逻辑判断也能推想出,这必然是一种从前未被发现过的生物,否则梁应物怎么会如此郑重地把照片发给我。

    在另三张照片里,这生物被放到一个玻璃房里,应该是个生物实验室吧,肯定是低温抑菌的环境。这次没有参照系,我估不出它的全长。其实我并不确定玻璃房里的这个生物和甲板上的是否为同一只,这只的颜色深了,呈淡黄色,身体的长宽比例也变了,显得更瘦。和甲板上时最大的区别是扭曲得更加厉害,怎么形容呢,活像块拧紧的抹布。

    也许是缩水。当我在飞机上重新看照片时,这样想道。如果是同一个生物,看起来实验室里的它要比甲板上干枯了许多。但也完全可能是不同的另一只,因为这组照片里的最后一幅,是在某个大冷库里拍的。第一次看时我花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那些挂着白色冰霜的长条物体,就是前几幅照片的生物。照片里这东西被挤得满满当当,上下摞起三层,我数出了三十二条,实际那个冷库里的数字肯定远大于此。

    深海里有太多人类未发现的物种,渔民一网捞起条从未见过的鱼类或甲壳类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情,何况这样的大海啸,把原本人类接触不到的深海物种卷到近海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一次发现那么多同类的大型生物,这就不寻常了。这也许就是梁应物郑重其事地把照片发来的缘故吧。

    我这样想着,心里却对此仍怀着不解。不,这样的理由还不够。

    以我过往的经历,梁应物绝不会认为,这点点稀奇事就足够吊住我的胃口。我死盯着电脑屏幕,想看穿那里面的奥秘。必然是更要紧的事情,从他要求我看过这些照片后,“勿备份即删除”就能看出。

    在这封信里梁应物没有进一步的解释,甚至在我征求报社的意见后,回信同意赴日,他也没有再和我联系,手机邮箱都是如当天夜里我接到使馆一名工作人员的电话,让我次日一早去办特别签证,签证完三小时,我收到了关于机票信息的短信。再一天,我就在这架飞机上了。我当然明白这是他的安排,更确切地说是X机构的安排。他无法私下和我联络,只能这样生硬地公事公办。包括这封电邮内容,恐怕也会在他的工作记录中备案。所以要得到更多的内情,恐怕只有等我到了日本,见到他本人以后了。

    当我研究不明生物照片的时候,听见后排有两个人开始说话聊天。这是一架直航包机,根据我上机以来的观察,乘客全都是和灾后事宜相关的,有医疗队、外交人员等,还有几个中年人,根据听到的零星对话,让我猜测他们的专业应该与核电有关。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