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风味人间 第四季影评:飙升9.2分,最惦记的国产爽片回来了

  谷物,是人类饮食的基础。

  它是迄今运用最广泛、影响人口最多的一种食物,而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一个谷物遍布的星球。

风味人间 第四季

  最近,一部国产新片以此为题,为我们呈现出谷物类美食的百般形态和滋味。

  没错,那部没人能拒绝的国产爽片又杀回来了——

  这是《风味人间》系列的第四部作品。

  此前的三部作品都收获了极佳口碑,成为国产美食片的天花板,也为风味系列打造了金字招牌。

  这部新作也不例外,刚播出一集就飙升到9.2分,近7成观众给出五星好评。

  为什么《风味人间》系列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看看其制作团队就知道了——

  总导演之一的陈晓卿,正是《舌尖上的中国》前两季的导演,被誉为“全中国最懂吃”的男人。

  除了陈晓卿之外,《风味人间2》还延续了前几季的其他阵容。

  包括拥有“色香味俱全的声线”的旁白李立宏,金牌作曲阿鲲,以及首席科学顾问云无心等等。

  这个黄金组合的再度合体,为观众带来了久违的熟悉味道。

  记性好的观众,应该记得《风味人间》第一季的《落地生根》曾涉及谷物的话题。

  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决定将其拓展为一个系列。

  经过三年的精心筹备,导演组终于将谷物汇集成篇,也就有了以谷物为主题的第四季。

  麦子、稻米、玉米……这些谷物将在本季逐一登场,讲述在时间长河中与人类互塑的精彩故事。

  在刚播出的第一集里,带我们走进了谷物的起点——麦子。

  小⻨,是公认的有记载的人类最早驯化谷物之一,也是目前全球种植最广的农作物。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类文明对小麦有不同的制作和烹饪方式,也因此衍生出了不同的美食。

  可以说,小麦的历史就是人类的一部烹饪简史。

  地中海东岸的土地肥沃而辽阔,是人类最早驯化小麦的地方。

  这里有麦的起源——野生二粒小麦。

  经过火烧、烟熏、揉搓等工序,野生二粒小麦进化成新的形态:翡麦。

  在阿拉伯人的手中,将这种碧绿色的麦子做成了各种美食。

  把香料和翡麦混合,使得其原本的烟熏气息变得柔和。接着在肉汤里慢炖,这是阿拉伯地区常见的吃法。

  坚果、鸡肉加以点缀,翡麦粒就能变得汁水充盈,口感丰富。

  在保持外表弹韧的同时,给人带来轻微爆浆的口感。

  当然,还有一种更华丽的翡麦烹饪方式:

  用一整只鸡,将已经煮过的翡麦和羊肉粒紧紧包裹。

  经过长时间烘烤,让每一粒翡麦都裹上羊肉和鸡肉的油脂,浸染出油润的质地和绵软的口感。

  油脂和碳水的双重结合,一口就让人幸福感满溢。

  作为我国的主食之一,小麦也被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烹饪出各种美食。

  把小麦磨成面粉,再加上鸡蛋、鸭蛋、碱水和面,劲道中不失风味。

  做好的面团要经过竹竿的反复碾压,重复3000次以上,只为做成干爽、细直的面条。

  用猪骨和鳝鱼熬制的汤底煮面,过冷水,再回到沸腾的汤中。

  经过这一繁琐的步骤,还要甩掉多余的水分,淋上酱汁和猪油,均匀裹上酱料。

  一碗澳门街头的虾子捞面就此诞生,口感弹牙,十分爽利。

  除了常见的面条之外,小麦经过不同的精细拆分,重塑再造,还能诞生出各种意想不到的美味。

  在浙江富阳,人们将小麦面团加水反复揉搓,让填充在网状骨架结构中的淀粉颗粒转移到水中。

  接着把淀粉水倒掉,留下的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组成富有弹性的肤质,俗称面筋。

  在当地人的餐桌上,它被制作成一种家常食物。

  用肉末、榨菜、野笋干、胡萝卜等做成馅料,小米椒和韭菜增添风味。

  揪下小小一块面筋,包入一大团馅料油炸,就成了特色美食油面筋。

  牙齿只需稍稍用力,就能感受面筋的弹性,随后便是馅料的鲜香,让人唇齿留香。

  有趣的是,富阳弃之不用的白色淀粉水,到广州人手里则变换出另一种美食。

  去掉所有蛋白质,留下的干燥、无筋的粉末,被广州人成为澄面。

  澄面隔水加热,再用沸水快速和面,就能呈现粉嫩洁白的质地。

  一张合格的澄面皮,只能有0.2毫米的厚度。

  包上馅料,旺火蒸制。面皮爽滑细腻,馅料精致可口,一份绿茵兔仔饺就此诞生。



作品集风味人间 第四季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