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全文在线阅读)> 下部第四章
马赛的夏季气候宜人。 下午四点多钟时,夕阳高悬在老港口的上方,余晖洒满码头,湛蓝 的海水变成了槟榔红,被凉爽的海风吹抚起红鲤鱼鳞片似的波纹。 夕阳两侧,晚霞似火,绚丽而迷幻。伊夫堡古老的石墙以及攀爬而 上的喇叭花的叶子也仿佛镀上了一层红釉,闪闪发光,叶片之间红粉蓝 白四色花儿烂漫开放,像无数小精灵隐藏在叶片后面,正用一只只彩色 的小喇叭吹奏着只有它们自己才听得到的迎宾曲。 夏季是马赛最美的季节,七月是它的黄金季节,游人如织,这里几 乎可以见到世界各种肤色的人。虽然老港西北侧的新港海面更宽阔,堤 坝更长,港中停靠的巨轮更多,但无论马赛人还是游客们,却更喜欢老 港那种古色古香。始建于一八四五年的新港并不算新,但较之于路易 十二时代的老港,还是时尚了不少。何况老港除了因《基度山伯爵》而 闻名于世的伊夫堡,还有同样吸引人的隆夏宫。那古老的引水工程装点 着一尊尊精美的雕塑和一处处幽雅的庭院,是游人拍照留影的好地方。老 港的南边还有马蹄石铺成的小广场,金色的海滩,港中停泊的多是帆 船,桅杆如林,别有一番韵味。 老人们照例在广场上散步,有互相牵手的老夫妇,也有牵着大狗小 狗踽踽独行的老人。卡努比埃尔大街上,三三两两的游人挎着相机或画 夹信步走来。当地的老人们是他们乐见的一道风景,老人们同样乐得看 到来自国内外的游人。夕阳即将没入海中,海里仍有恋水的泳者。躺在 沙滩上的泳者仍不愿离去,为的是再多享受一会儿。 从车站宽阔的大理石台阶上,缓缓走下了来自中国的女人周蓉。她 在国内做副教授时的短发已经蓄为长发,如果不在头顶用发卡卡住,垂 散着便有二尺长了。她的发质本来就好,不经常修剪可能会长发拖地。在 法国,到美发店去修剪一次头发花费不小,华人社区理发会稍微便宜点 儿。她很少到华人社区去,怕万一遇到国内的熟人,也不想认识华人朋 友。她在旧货市场买了一套理发用具,从此以后,她和女儿切珥的头发 便都由她自己动手修剪。几年下来,她的剪发技术差不多达到专业理发 师的水平了。她和女儿的每一双鞋,从里到外的每一件衣裳,甚至生活 用品,大都是她从旧货市场买的。即使在旧货市场买东西,她往往也要 货比三家,拿起放下。 十二年里,周蓉的法语水平完全可以与巴黎大学、格勒布尔大学、 斯特拉斯堡大学、里尔第一大学、里昂第一大学等法国著名学府教文学 和戏剧创作的资深教授们一比高下。她是具有语言天赋的女人,如果说 谙熟某国语言是她安身立命的前提,那么她会像中国古代的武林高手苦 练高强武功般废寝忘食、起早贪黑地学习。她意识到自己将要较长时 间寓居法国,便下定决心学好法语。她有一定发音基础,无须从字母开 始,原先掌握的词汇足够阅读一般法语书籍,完成一般写作。她在精研 深学法语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乐趣,如鱼得水,甚至连一些法国人都没 有掌握的俚语,她也能脱口而出,运用自如。最让许多法国人诧异的是,她 对雨果、福楼拜、伏尔泰、卢梭、巴尔扎克、大仲马等法国著名作家和思 想家的作品烂熟于心,引用《圣经》语录也是挥洒自如,这让她周围的 法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都不得不刮目相看,心生敬意。其实,那对她并 非难事,大部分法国名著她中学时代就认真读过。追随前夫冯化成去贵 州之前,译成中文的法国名著她几乎读遍了,摘抄了五个半笔记本的名 言,甚至将那些笔记本带到了贵州。在没书可读的年代,那些笔记本成 了她手抄的“枕边书”。一些同代人以自己能背多少伟人语录而骄傲,她 则经常背自己手抄的另类“语录”,劳动时背,干家务时背,哄孩子时还 背出声来。结果,当然“印在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 了。 那些笔记本被她从贵州带到了北京大学,带回了A市。踏上前往 法国寻找女儿的路途前,她似乎接受了某种神谕,又不远万里将这些笔 记本带到了法国。所以,她要做的事简单多了——只要参照法文原著多 读几遍就基本记住了。这带来的益处毋庸置疑,她很快掌握了多于一般 法国人的法语文学词汇,也使她的法语文字表达更加优美,以哲理性见 长。她深知“老本”对自己大有裨益,也很容易使自己故步自封,因为 它们毕竟是来自法国启蒙时期的名著,所以她又如饥似渴读了二十世纪 三十年代以来的法语书籍,包括译成法语的其他欧洲国家的文史哲方面 的经典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