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观众的胜利——写在《行尸走肉》完结之后(2)

  第三季至第五季是比较公认的“巅峰期”(至少我这么认为),无论是剧里的丰富内容和精彩剧情,还是剧外的超高收视和话题热度,都值得大书特书。

  当时的《行尸走肉》究竟有多火?按照制作特辑里的说法,该剧历史最高峰时能有2100万人收看(国内观众的数据还没统计进去)。

  2100万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权力的游戏》大结局的收视率是1900万,这已是各种层面上的创纪录成绩了……《行尸走肉》当年有多风靡,可见一斑。

  彼时国内外的文化交流环境也不错,我有一阵还在优酷网上面看过第四季的“正版首播”——当然了,观看体验并不算好,所以没过多久,我又回归了下载生肉挂字幕或者直接看字幕组熟肉的习惯。

  第四季《行尸走肉》,应该是故事内容和主题探讨最丰富的一季。

  从故事场景与剧情发展来说,该季先后经历了监狱的生存生活、总督的暴力反扑、监狱被破后幸存者们的流浪,以及最后“终点站”的汇集;

  从主角心路变化来讲,瑞克有着一度解甲归田、被迫重握柯尔特巨蟒、真诚渴望和谈却被总督毁于一旦等大起大落,而那场为救卡尔咬破老乔喉咙“化身为兽”的戏,我更是一辈子忘不了;

  从人格形成和社会形态来看,该季同样有不少亮眼的表现,包括监狱内外和平时期人性的不堪和光辉,丽兹和米卡两个孩子截然不同的三观,各种中小团体的表现,也共同说明了末世里的光怪陆离。

  那两年应该是AMC最得意的时候了:一手《绝命毒师》口碑无敌,在奖项上攻城略地,一手《行尸走肉》收视冠绝,在收益方面称王称霸。

  两部王牌之间还有不少有趣的小联动,比如第一季里格伦开的红色跑车是毒师里的老白同款,“弩哥”达里尔对贝丝说的“我和哥哥遇见的小混混”,正是《绝命毒师》里的“小粉”杰西·平克曼,而毒师第四季大结局里“炸鸡叔”古斯塔沃被炸剩的半张脸,也是《行尸走肉》剧组帮忙化妆的——现在回想起这些趣闻,总有些恍如隔世。

  随着剧集来到第五季,《行尸走肉》变得越来越深刻和复杂,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人的下限有多低,上限也会有多高。”

  后期现身的亚历山大社区,不仅是瑞克等主角团安身立命的基业,也是故事进入“深水区”的标志。

  此时的《行尸走肉》依然是好看的,但它犯了一个几乎所有长篇作品都会犯的错误:没有在观众们产生审美疲劳之前见好就收——对于一个人人都能获益的爆款项目来说,“急流勇退”需要的不仅是睿智和眼光,更是勇气和决心——我没法责怪剧组,毕竟能做到这点的人实在太少了。

  到了第六季时,人物和故事线越来越多,剧集内外已经开始显出些许疲态,不少观众都在等待一个“抽身”的机会……于是,那个男人来了。

  第六季季终时玩了一招现在看来是“臭棋”的宣传手法:让新登场的反派BOSS尼根敲死了一个主角团成员,却不告诉观众们是谁,为了防止剧透,剧组还特意把每个人被敲的镜头都拍了一遍。

  单纯从效果来看,这个策略很成功,六至七季之间的几个月里,大家都在猜测尼根究竟打死了谁,《行尸走肉》的话题度更上了一个台阶。

  可从长远来看,这个噱头挤占了跨季时其他讨论的空间,让观众们九成以上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悬念上,其性质,相当于是以竭泽而渔的方式在不恰当的时机打了一针容易起反效果的鸡血。

  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尼根先敲死了亚伯拉罕,接着又敲死了格伦——悬念揭晓了,有意外,还很惨痛,等于是预告了很长时间后却没做任何润滑办了事,痛感远远超过了快感,这种感觉再叠加与日俱增的审美疲劳,便造成了名义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退坑潮”。

  之所以用“名义上”,是因为观众们的退场是一个漫长又无声的过程。

  第七季《行尸走肉》对我来说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2016年夏秋之际,人人影视字幕组网站对外招募剧评员,我凭着兴趣和些许微薄履历入选,10月份播出的《行尸走肉》S7E1是我写的第一篇剧评长文,我也就此展开了一段新的码字生涯,到现在已经笔耕不辍了六年多,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所以,关于大家“退坑”的这个话题,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第七季的实际观看率并不低,我当时发在人人网站上的第七季剧评,每一篇都能轻松获得上万的阅读量,个别关键集还可以有好几万,考虑到资源网站甚少停留的人流量,观众人数绝没有大家口中说得那样暴跌——真正的弃坑不是“说不看就不看”,而更多是“看着看着就慢慢忘记看/不想看了”。



作品集行尸走肉 第十一季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