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吃点热的【入殓师观后感】

  关于死亡这件事我已有许多设想,每次想到自己以现在的生活方式持续下去,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许会孤单孱弱地躺在床上,或许被病痛折磨多日苟延残喘,散发腐朽的不洁净的臭气,蝇虫早有预料地萦绕我,最后我感受到无法抵抗的困意,就这样死去,失禁在被褥里,直到两周以后臭气扩散,邻居报警。

入殓师

  人的生命太脆弱了,至少我感到我的脆弱使我对死亡无比恐惧。

  关于《入殓师》,前阵子国内上映同类题材的影片,叫作《人生大事》,同样讲殡葬行业,现在转头再看《入殓师》,发现不需要任何大起大落戏剧化的情节,只需要安静地讲述故事,收纳每一位客户的欢笑与泪,就足够动人。

  人对于死常有本能的排斥,对死的抗拒将使得人被推向生的眷恋与珍重。小林入行之后,初次接触便是老人腐烂的尸体,呕吐之后抱着妻子的躯体使劲抚摸——见过死亡之后便觉出活着的可贵,尚且柔软温热的,还在呼吸搏动的,近在眼前充满生机的,怎能不叫人贪恋。而对于活我们不必做很多郑重的事情,好好地吃一顿饭,感受食物的滋味(当然最好是要热的,热的东西进到胃囊里,幸福才得以滋生),便可以叫做对生命的珍重。

  死亡是生命的休止,心脏不再跳动,血液不再流淌,身体逐渐僵硬……殡葬却是属于活人的东西。棺材,“人生最后一样买的东西,却是由别人来决定”,棺材品质再好,雕花再精美,价格再昂贵,最后焚烧殆尽都是一样的灰,不过留给了活着的人必要的体面与机会。有的人离去,孤苦伶仃无人在意;有的人离去,亲人以欢笑与色彩将他铭记;有的人离去,眼看着孩子生前成为“异类”受人欺凌的亲人感慨命运玩弄;有的人离去,亲人无法接受她真实的模样,还在抱怨孩子不是自己理想中乖顺懂事的样子……葬礼身为悼念死者的仪式,却也成了活人的表演台,无法检验出太多真实(嘴上说着悔不当初的人再来一次是否真的能珍惜?),却可依稀窥见死者生前的行迹,是幸福,是痛苦,是悔恨,是满足……

  面对僵冷的遗体,人们似乎感到陌生茫然,对死亡还无甚感触。直到入殓师为遗体清洁,整理遗容精心化妆,将离去的人定格在生前鲜活美丽的一瞬,把亲友熟悉的还在生活的人还给他们,眼泪这时才喷涌而出,人们纷纷拥上去,摩挲孩子、父母、爱人、朋友的脸颊,凝望着仿佛只是陷入沉睡的面孔,感受沉痛的无法抗拒的分别——同时也是一种慰藉。

  看到结尾,抛妻弃子三十年的小林父亲死讯传来,山下红着眼睛请求小林去见父亲一面,因为她自己也曾经是为爱情抛下孩子的“自私的父母”——和受害的人共情极其轻易,和“加害”的人共情却需要偌大的勇气——小林最终还是来到父亲的遗体面前,无法忍受旁人对遗体草率的对待,选择亲力亲为。他拉开父亲僵硬的手指,童年那颗从河边拾起的石子从父亲的掌心掉落,那段父亲面孔模糊不清的记忆终于被填补空缺,一直以来以为阔别太久而遗忘的感情又逆着时间汹涌而来。听闻某作家劝告要原谅父母对自己的伤害,不是因为他们在自己身上犯下的过错真的可以被原谅,而是因为不松开那紧抓不放的仇恨,自己人生的底色注定也有一部分灰败,这影响一直延伸到未来,你的恨意无法给离开的人带去伤害,不断受到折磨的只是你自己。

  但这里关涉太多人生的课题,任何人说给你听都是无用的,前人的经验无法成为你过河的石头,只是在交叉口拼杂混乱的指路牌,走去哪里,怎么走,走多久,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作品集入殓师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