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残酷【西线无战事观后感】
2022-11-15 网友提供 作者:方聿南 点击:次
高中时,每周五下午有两节自由活动课,我常去学校的一个礼堂看电影。那里最常放的是《蜘蛛侠》《哈利波特》等新出的商业大片,稍不济也是《保镖》那样的经典文艺片。可有一天我兴致勃勃赶到,却发现投影幕上是一部画面模糊、音效简陋的黑白电影。 隐约可以看出是战争题材,但等了好久也没见到像样的打仗戏,大部分时间是一群士兵模样的家伙在那儿絮叨,让我觉得好不无聊,身边同学也纷纷交头接耳。下课铃响了电影还未放完,不耐烦的大伙纷纷离席一轰而散,其中也包括我,但临走好歹记住了电影的名字《西线无战事》。 这么多年后,当我看完这个第三度被搬上银幕的故事,不免被唤起当年年少无知“唐突经典”的有趣回忆,同时也忍不住遐想,如果高中放的是如今这个2022版,恐怕没有哪个同学会提前离场吧。 这个对原著改编极大、耗资不菲工艺精良的最新版本里,充满了壮观的战争机器,震耳欲聋的爆炸,野蛮近乎失智的近身缠斗,从开头就把你拖进一个肮脏残忍的大型生存游戏。游戏里没有丝毫的舒适性和安全感可言,但奇观化的大场面一施展,足以把最不耐烦的看客也牢牢按在座椅上。 从小说到每一版改编电影,《西线无战事》维持了反战的大主题,2022版对此浓墨重彩的描绘也不难感染到观众。电影开头一群年轻士兵奔赴前线,我们很快见到,如果这群十七八岁的半大孩子接受过什么军事训练的话,在战场上也没有多少多少价值,最基本的生存技巧都得现场教学。 像是大炮弹里没有毒气,冰凉的手要伸到内裤里取暖,半夜开完枪要立刻换位置,除非你狗屎运到子弹只穿过钢盔不击破脑壳,等等。 他们一天到晚只吃萝卜面包,想换口味可得试试能不能跑过猎枪子弹。攻占法军战壕时倒是大快朵颐了半分钟,但接着就得迎接死神冲击,仿佛行刑前的大餐。至于男人无法避免的那种需求,最大的慰藉来源也不过一些共享物件。 所有的两军交锋都令人胆寒,尤其是中间某场攻占戏。士兵们对着坦克徒劳地开枪,在装甲上激起的小火花跟随后炮弹发射的巨大爆炸形成荒谬的对比。坦克碾过战壕时,许多士兵因不可遏制的惊恐而放声大叫,在短暂的麻木后四散奔逃,又被子弹横扫倒地。 就在他们好不容易搞定一辆坦克后,发现不远处的战友正被火焰喷射器屠戮,即便像狗一样乞怜也无法避免惨死。这还没完呢,头顶上又有飞机丢下炸弹,把战场化成焦土炼狱。 即便如此,保罗始终无法把法兵看成不共戴天的敌人,本能刺伤一个后手忙脚乱地抢救和流泪,直到停战前夕都狠不下心面对面杀死一个。他的死固然荒诞,之前几名配角的离世也一样浸满了讽刺和绝望。 跟血污横流的前线形成比照的,是谈判者们光鲜舒适的居所和锦衣玉食的生活状态。他们把人命当数字一遍遍复述,还吐出一些让战争狂无法装聋作哑的金句“唯一支持战争继续的是虚无的自尊”,“牺牲的士兵也没有什么光荣可言”。 当然,说了这么多,诚如网上比较一致认为的,新版的上述思想表达,本质上要么直白浅显,要么老调重弹,跟原版相比属于小巫见大巫。但如果就此认为新版的“反战力度”不足,也是有失偏颇的,至少它在战争环境的营造明显不是老电影可比。但注意了别误会,我可不是在说它拍得很“真实”很“惨”所以很反战。 我们常见到大成本的战争电影打着“高度复刻战场残酷”、“再现人间地狱”之类的旗号,对此我总是抱有戒心。因为本质上那带着一种虚伪,谁都知道电影根本没可能表现出真正战场恶劣的万分之一。不管尺度如何升级,不能超过银幕允许,不论如何逼真地还原惨烈,也不可能越过观众承受的上限。吹什么牛呢?只会误导大众。 而这一版《西线无战事》明显不是那种写实流。尽管你不难见到前线士兵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们常常满身血迹一脸烂泥对着特写镜头,触目惊心的伤口,声嘶力竭的嚎叫,各种丧生更是令人侧目,足够无数营销号写出一篇篇“年度巨制反战力作残酷到令人发指”。 但与此同时,考究的摄影,齐整的构图,精致的道具置景,仪式化的排场,还有某些酷似冒险惊悚片的求生桥段,又狠狠提醒我们——别入戏太深,这一切都被严重美化过,它压根没想被让你当成真的。 保罗在大部分时间运气好的出奇,被炸飞并无大碍,险些被狙杀遭炮弹救命,子弹总是打在他身边,这些都带有一种电子游戏般的生存眷顾。电影毫不客气地指出,一切出于虚构,主角光环客观存在。保罗不是一个具象的士兵,是每场战役中能存活的群体的一个缩影。在现实里奔向战场的人,谁也不会蠢到相信自己有那样的小强之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