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被黑成这样,恐怕以后没人再敢拍她【金发梦露观后感】(2)

  如此看来,她是把诺玛·简这个身份看得比玛丽莲·梦露这个身份更为重要的,或者说是更“本真”的。我们从片尾演员表也能看到,阿玛斯对应的角色是诺玛·简,而不是梦露。由此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是创作者的设定,并想要着重强调的。

  只可惜,影片中的大部分篇幅,主要还是在讲“梦露”,而不是在讲“诺玛·简”。显然,影片中对于她这个人作为“诺玛·简”的这一面展现得实在太少。

  也许只有她跟母亲、跟阿瑟·米勒、跟卓别林儿子在一起时,她才是“诺玛·简”(而且母亲那条线还有头没尾);其余的大多数时间,她都还是在扮演那个承载着众人欲望的“梦露”。

  另外,我在前文中有提到过,梦露向来是一个爱知识、爱阅读的人,她对于电影艺术(主要是表演方面)的追求,对于文学尤其是诗歌的热爱,还有她为世界各地的儿童所做的各种慈善等等,这些都没有足够充分的表现。因此,影片中的这个人物形象显得单薄,不够饱满。

  再来说说“片面”。纵观影片中梦露的短暂一生,主要是这样三条线——求(寻)父,求爱(三段感情/婚姻,包括肯尼迪的话算四段),求子(三次流产);其中对“父亲”(既抽象又具体)的追寻是重中之重。

  我不知道这些是原著里的情节还是导演的设定,但我所不能理解的是——从始至终都一直缺位的父亲,在她的精神/情感世界里所占据的比重会大得那么夸张。

  我相信她会有恋父情结,也相信父亲在她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甚至“叫爸爸(Daddy)”的这个设计,我也不去计较它是真的还是艺术加工。但我始终认为,父亲在她精神世界里的比重绝对不会大到那么离谱。创作者把梦露一生所作所为的主要动机(精神/潜意识)全都归到恋父这一点上,绝对是有失偏颇的。这无疑是创作者的一种主观片面。

  相较而言,梦露与阿瑟·米勒之间的感情关系,还有她的精神疾病对其生活和表演事业所造成的巨大困扰和影响等等,这些她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影片中明显着墨不够。

  当然,创作者自然拥有他的创作自由。而说到影片中的最出彩之处,主要还是集中在摄影、音乐以及灯光运用等这些技术层面,很多文章都已经写过,在此我也无需赘言。

  最后,我再简单地来说说梦露/诺玛·简这个人。其实,相较评论这部影片,我更想谈谈梦露这个人。可惜,我对她的了解实在太少,只能浅谈。但说实话,即便是我看了她出演的所有电影作品,以及大量关于她的书籍、资料、出版物等等,恐怕也没法很“准确”地谈论她这个人。

  因为,在她死后,“梦露”这个名字,已经渐渐地变成一个可供各种文艺和影视作品无限取材的“无尽IP”,而附之于其上的还有无数真真假假、相互交错重叠的各种故事、各种说法,甚至各种阴谋论(包括她的死因,以及与肯尼迪兄弟的关系)。

  你根本无法分清,关于她的故事和说法,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又有几成是真几成是假。你也很难分清,当你在谈论梦露的时候,到底是在谈论梦露她本人,还是在谈论“梦露”这个符号及其所牵扯到的种种一切。所以我就觉得,一千个人眼里便有一千个梦露,谁也说不准,梦露是谁。

  但众人对她的认知还有个最大公约数,那便是性感。那究竟是什么令她如此性感?身材?裸露?都是,但都不是最重要的。

  真正使她性感动人的,是她自身的生命之光。她是一个散发着生命之光的人,尽管她的一生总体上是个悲剧。这么说或许有点虚,但我确实也找不到更合适的词儿。

  影片《金发梦露》中,有一段她曾经出演《热情如火》的重要情节。那我便就着《热情如火》来简单谈谈她带给我的感受吧。首先,至少在这部电影里,她的性感是非常健康、充满亲和力的那种性感,而非带着魅惑和危险的性感。

  其次,她演戏更多不是靠演技(准确说是技术),而是靠生命力本身去演。这样的表演其实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她才会那么依赖于状态,乃至药物;因为有时候,她会需要很长时间来酝酿情绪(就像《我与梦露的一周》里表现的那样)。

  我再补充两点我对梦露的看法。其一,我觉得她未必像《金发梦露》里所描述的那样不喜欢或者否定“梦露”这个身份。毕竟她是以“梦露” 这个名字,参与到电影这门艺术当中来的。

  根据我涉猎的资料所述,她还是挺热爱自己这份事业的,而“梦露” 这个马甲应该也让她在电影里体会到不少独特的、在日常生活无法捕获的一些生命体验。



作品集金发梦露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