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鱿鱼游戏》-输出价值观与游戏规则

  近几年关于“文化输出”的攻击愈演愈烈也是奇怪,自从1917年开始美国成为世界电影中心,其后吸收德国表现主义、法国新浪潮,乃至学习香港新电影运动,也从没见有人提出电影上的“文化输出”。

《鱿鱼游戏》

  看着国内自媒体与营销号所谓的“文化输出”,更像是站队,无关乎国家而是专注个人认同感。网上关于《隐入尘烟》的争论在于向西方国家输出中国贫穷落后景观是否可取,可问题在于创作者的真实意图是“忆苦思甜”式的削减苦难美化苦难。我分析《辛德勒的名单》之所以加入红色是为了让观众感到震撼,那不是历史而是血迹未干的人为“浩劫”,没有人可以移开视线。《钢琴家》甚至不敢移动机位,两部伟大的电影就怕影像好看让观众感到快感。可《隐入尘烟》呢?他加滤镜替换光源,画面质感就像水粉画,都美化现实素材了还配质朴真诚?反对者如鲁迅先生所言尚有一腔热血,即便看岔了也能理解。而创作者与支持者必定是小资群体与中产阶级,整部电影就是为了挤出他们那珍贵的眼泪。他们说中国有这样的人,他们见过。可全世界都有这样的人,跟国家有什么关系?马有铁能独立生活能一个人造房子,妥妥手艺人,以影片的叙事,那么他就是精神残疾与农民没有任何关系!精神残疾甘愿被压迫而不是生活困苦之下的无可奈何!更不用说演员根本不熟悉马有铁那样的农民到底是什么个情况,因为当地生活条件没有那么差!导演又仅仅是体验式农民,农民也分经济条件,创作者与支持者都不知道底层边缘农民的真实生存背景,不是猎奇是什么?你说这是展现真实的边缘农民,啊呸!我说这是展览中产阶级的伪善,让农民活在永远撇不去的美化滤镜下!

  什么是人性,穷凶极恶。《鱿鱼游戏》为什么要展示游戏参与者的经历?我们说又可悲又可恨。《隐入尘烟》一个质朴农民,勤劳肯干,他是个什么心态要经受整个村所有人的压迫?就不是一个农民的故事,现代企业文化下也有这种人!仔细一想就很奇怪啊,到底是怎样的成长背景能出现马有铁这般精神残疾的人?与农民有什么关系?凭什么所有人就他有问题?而事实上,农村里的边缘农民总是好吃懒做的。有人要说我就见过质朴的农民被欺负!亲,那就与农民没有任何关系了,质朴的人总是在任何环境被欺负。

  而且,整个虚假的故事就两人是“真善美”的化身,所有人都是迫害者,不去探求什么样的文化造成这种攻击性,而是强调人物的逆来顺受。好一个歌颂“奴性”的教学宣传片,奴性与质朴有屁关系!中国千年革命都是农民起义,你跟我分析一下?整个欧洲都在反思革命历史,我们却在鼓吹农民必定是善良的,好像压迫者不是农民似的。

  何谓革命,喊口号的斗士把农民当炮灰以取代压迫者,摇身一变在歌功颂德下成为新的压迫者,农民的生活并没有本质变化。《隐入尘烟》一方面讲述一个边缘质朴农民艰难生存,为了招徕观众对影像加滤镜,要说输出苦难至少是更惨烈吧,导演却把影像质感玩得像是水粉画,就是要好看,典型的“二皮脸”。很简单,创作者、支持者、反对者都是在输出自己眼里的中国,脱离现实也没关系,渲染现实、美化现实都没关系,符合他们自己的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普世价值观算个球!

  我之前谈过迪士尼退出中国市场。如果全世界都拒绝迪士尼,那么美国电影显然是感受到中国电影强势崛起,他们害怕。而真实情况是,中国观众绝不可能像法国观众那样看完电影一起找个地方谈论观后感。电影就像奶茶,是倚仗国家进步,藏身在国家荣耀之下,得利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与中国电影革新毫无关系。有人说只要是反对美国的我就支持,那你如何解释大量伊朗观众偷看好莱坞电影呢?除了中国市场之外,迪士尼在全世界电影市场都有良好声誉,即便票房不占主导(当然,绝大多数都是占据统治地位)。中国内地电影只要没有公关活动,没有大量宣发,票房99%都要中国观众自掏腰包,连我们的同胞香港、台湾都不买账,又要攻击同胞不爱国么?

  迪士尼单独退出中国市场表面上是共同生活在小水球下压根不可能在“文化输出”的语境下取代本土文化,而中国内地近几年网络上高涨的“民粹主义”具有极大的攻击性,背弃普世价值观。虽然标榜遵纪守法,可怎么都看不出他们具有一致的认识,而是以自我认同感为基础,“不要你觉得,要我觉得”,缺乏理性,党同伐异。

  真实原因就是韩国电影的强势崛起,吸收好莱坞的类型与技巧,融合本土文化。我批评国内自媒体与营销号的原因就是他们从来不会去想中国电影进步的可能在哪里!他们不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单纯是个人压力大,高举国家口号攻击他人而已,卑劣。我喜欢《色戒》就因为他预言了网络斗士爱国口号下的各怀鬼胎。

  我们国家的影评人好像不攻击美国电影不得劲,可说的呢又奇特,明明是个娱乐玩家装什么精英呢!

  好莱坞是第一个对全世界电影具有统治力的运动,也是唯一一个。但是电影史所有的革新都是为了对抗好莱坞。德国表现主义、苏联蒙太奇、超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意大利现实主义、中国香港新电影运动,印度平行电影运动、英国自由电影、日本战后电影、中国台湾新电影运动,以及本世纪的韩国电影。这些运动下的作品都有着与好莱坞明确不同的影像质感与风格,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对抗好莱坞,这几年内地电影创作不断下滑,还天天“文化输出”,有多不自信才那么脆弱?

  “文化输出”这词也很奇怪,像网络用语“精神内耗”,严格来说都是错误的,“文化输出”像是宣传口号。应该是“文化双语化”,是两种文化思考模式同时出现,而不是两种语言的并用,更不是“文化输出”的单方面入侵。韩国电影本世纪的崛起就是在学习印度电影,两者都学习好莱坞的技法,骨子里的人物与故事还是自己的。是本土化而不是“拿来主义”。

  塞尔乔·莱翁抄袭黑泽明大师的《用心棒》证据确凿,本土化倒是很成功,开创“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成为西部片大导演。《德鲁纳酒店》抄袭国内电视剧不光彩,不过本片可以反映韩国电影与内地差距已然很大。艺术上的抄袭尤其是电影很难判断,不能光看剧情,看人物关系,布景道具,影像质感。毕赣导演说自己受王家卫导演影像,王是后现代与布尔乔亚,他是什么鬼?影像质感与塔可夫斯基大师有区别?除了粗制滥造之外。

  先来看《寄生虫》与《隐入尘烟》的“文化输出”,《寄生虫》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穷人之恶!穷人不懂感恩拔刀相向。我们国家文化从来没有私人空间的概念,只存在于文字上。《寄生虫》中富人夫妇也只是在背后议论穷人身上的气味与粗鄙的言行。不,实际上得换个说法。《寄生虫》是讲述富人与穷人互为寄生虫的故事,穷人离不开富人的营养,而有钱人离开穷人必定方寸大乱,生活不能自理。我们可以说两拨人都在私下议论对方,是人与人的看法,与钱毫无关系。真要说,那也是仇富心态作祟,片中主人妈妈怎么说的?“我如果这么有钱,我会更善良。”这不是为了寻求阶级对立,是在说穷人与富人随时可以转换立场,穷人一夜暴富,富人破产。



作品集鱿鱼游戏 第一季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