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剥开商业类型片外壳,其实是一部被低估的现实主义文艺片。
2022-10-09 网友提供 作者:蚌蚌 点击:次
影片讲述的是阿德一家四口来到长白山度假旅游,八岁的长子在父亲的“小教训”后失踪,由此展开搜救的故事。万里冰封的天山雪景、超实景化的雪崩特效、惊险刺激的武打动作,属于商业类型片的吸睛元素一个不少,而在此冒险类型片叙事框架下探讨的却是中国式家庭伦理乃至社会关系的现实命题,回归于情感本身的文艺片内核使该片在今年国庆档的一众主旋律商业片中脱颖而出。 讲到情感,自然要落到具体的人物身上,不负众望的是,甄子丹饰演的父亲阿德和韩雪饰演的母亲敏璇真正支撑起了影片的故事情感。 该片的现实主义基调决定了阿德的形象并非是一个完美人物,这一人设在一开始甚至是遭观众吐槽和质疑的,“怎么会有这样的家长,把8岁的孩子一个人丢在雪地里”,“各种花式作妖,是来裹乱的吧”。的确,他是现实中大多数中国式父亲的缩影,在与家人的相处上总是“爱在心口难开”,尤其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冲动鲁莽而不肯低头,也正是因为他作为家长的“小教训”酿成了孩子失踪的“大失误”。男主人公不再是强大、冷静、理智的超人,而是弱小、慌张、鲁莽的普通人,这是该片区别于典型冒险类型片而与现实主义文艺片趋同的显著标识。 这一场大规模搜救行动,实际上是一位父亲的救赎与重生之路。相比甄子丹从前的动作电影,在该片中,他的文戏比武戏更出色,成功演绎了一位成长中的父亲形象。他起先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随着愧疚的加深,在一次一次的寻子途中,父亲的形象才逐渐立体饱满起来。最后他割断了身上的绳索,舍命救子,眼前出现幻象,他们仍驾驶在前往天池的山路上,起先说“爸爸原谅你”,接着又说“你原谅爸爸”,他终于低头也终于完成救赎,在冰河里如释重负地微笑下沉,他在给予孩子第二次生命的同时,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相比之下,观众更易与影片的女主人公——母亲敏璇共情,这也是这一人物在该片中的重要作用之一,即“作为观众的眼睛,引领观众的情绪,最终帮助观众建立对男主人公的角色认同,乃至对影片核心表达的价值认同”。 先来看敏璇的“失子之痛”。孩子失踪后,心力交瘁的敏璇带着小女儿先回了酒店,她起先隐忍着情绪,像往常一样收拾儿子的玩具,清洗儿子的蓝围巾,情绪的积攒体现在她用力搓洗围巾的行动上,最终力竭崩溃倚倒在池边,大口呼吸,在蒸腾的雾气中泪流满面。而当敏璇得知蓝围巾因为洗过而不能为警犬分辨,一时间的愧疚与自责让她在人群中手足无措,再次红了眼眶,紧抓着最后的救命稻草无助地哀求“还能有用吗?”希望燃起复熄灭,观众的心绪紧随着敏璇的心绪起伏。最让人揪心的还是搜救途中误以为孩子已死时,作为母亲的敏璇情感爆发的哭戏,她不可置信地睁大双眼,颤抖着嘴唇,发出悲哀的呜咽,不住地摇头与后退,最终在风雪里不可自抑地佝偻起身躯。而当“是一匹狼,不是乐乐”的讯息传来,敏璇迟滞地抬起头颅,与丈夫紧紧相拥,“劫后余生”的喜悦、后怕与委屈一齐将她淹没,虚惊一场,她却仍旧泣不成声。 再看敏璇“对阿德的怨与爱”,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观众对阿德的态度变化”隐隐之中是由“敏璇对阿德的态度变化”所牵引的。由于丈夫鲁莽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失踪,敏璇对阿德是有怨怪的,“我知道,如果我不找到乐乐,你会恨我一辈子”,这同样是银幕前观众在开始时对这位不负责任的父亲的“怨”。在自媒体工作者的煽动以及高局长的询问下,在病床上的敏璇甚至产生了怀疑,相比怀疑是丈夫谋杀了孩子,事实上更多怀疑的是自己的婚姻与家庭,随着敏璇转动指间婚戒的特写,影片插入了一段倒叙,回忆起家庭教育的种种,回忆起这样一个不称职的丈夫与父亲,敏璇把多年来的苦水一并倾倒,“你就不说话,要不就发火,你觉得我习惯了是吗”,敏璇的怨折射的又是现实中多少已婚女性的困境呢?至此,敏璇的积怨爆发,观众对阿德这位极具现实意义的不称职父亲的怨也达到了极点。这就为其后阿德走向自我救赎和争得原谅的叙事路线做足了铺垫。敏璇对阿德的态度发生转折,是在雪崩戏之后,阿德失踪,想到阿德可能和白所一样葬身在风雪中,敏璇对着空茫的雪山撕心裂肺地大喊“阿德”,眼泪夺眶而出,这一刻,敏璇原谅了阿德,而观众在这样的情绪牵引下,同样为一位父亲的全力以赴所感动,对阿德这一不完美人物的成见逐渐消解。在医院里,自责与愧疚折磨着阿德,白所之子“你儿子已经死了”的直言更令阿德心灰意冷,他手持利器意图自戕,敏璇上前一步,红肿的眼眶,满脸的泪痕,和极力保持冷静的语调“如果你死了,我下辈子都不想再见到你”,此时,导演使用了一个阿德的主观镜头,从敏璇的泪眼摇到病床上负伤的路人再摇到小桌上摆放的小金鱼灯泡,敏璇的爱重新拯救了他,也让他重新发现希望。他做出了新的选择,他声称自己谋杀了儿子,以此调动警方资源前去新的线索地营救儿子。此时的敏璇对于阿德的说法却不再有半分怀疑,她全然理解并选择支持丈夫“我等你把乐乐带回来”。同样在银幕之外,观众通过敏璇的眼睛见证了阿德的人物弧光,跟随敏璇的情绪扭转了对阿德的态度,并对这位伟大的父亲产生共情,在阿德舍身救子,沉入冰河的一刹那,才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剧性效果。 不难发现,影片的开头与结尾,都是以敏璇的视角打开和关闭的,开头敏璇的欢呼声自黑幕中响起,原来是一家四口在滑雪,结尾则以敏璇有关两人婚礼上讨论生死的回忆做终。而观众最关心的问题“男主人公救回来了吗?”,也在敏璇最后的表演里,她眼含热泪望着刚苏醒的孩子,摇晃着那盏象征希望的小金鱼灯泡“把它带回家,带回深圳,一起回家”,哀伤的氛围中又闪烁着一丝金红色的希望。正是这个处理,真正使该片跳脱了传统类型片的范式,使观众在开放式结局的意犹未尽中多一分对亲情与家庭的思考。 以上,通过对阿德和敏璇两位主要人物的分析梳理了本片的情感脉络,惊险刺激、温情催泪的背后更有对家庭教育,婚姻相处等现实主义话题的深入探讨,为华语电影在商业类型片和文艺片的融合上做出了一次有益尝试,说它是2022年国庆档最被低估的黑马佳作并不为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