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一事无成,焦虑吗?
2022-10-01 网友提供 作者:凤二 点击:次
有一段时间确实挺焦虑的。就是结束了学习生涯、刚刚步入社会工作的时候。觉得自己特别优秀,从小到大没失败过,成绩嘎嘎好,老师嗷嗷喜欢,同学喵喵友好。 那时候可狂了——在心里。外表看不出来。 心里觉得,自己学的是经世之道,必然要以天下为己任。 佩服的是范冲淹、欣赏的是李太白、向往的是苏东坡、给自己安排的退休生活是陶渊明那样的。那叫一个狷狂桀骜!胡雪岩这样的都入不了眼。 何等的中二! 老话怎么曰来着? ——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至于生存琐事、日常俗务,古人也曾云过—— 计日用之权宜,忘经世之远略,岂夫识微者之为乎? 学成文武艺,去回报社会,绝对不能造成浪费! 那时候的焦虑还有,作为一个女性,同时面临着婚龄这个问题。 我这个长相、这个气质,婚恋市场上只能是买方市场。 那是左手焦虑、右手也焦虑。 就养出了一个坏习惯。看杰出的人,比如作家、音乐家,看到生卒年月,下意识地计算他哪一年创作出了第一部惊世之作、哪一年取得了造福全人类的成就。 看到人家年纪轻轻就硕果累累,就焦虑。 也看到,我特别喜欢的王小波45岁走了,国外的,小说家莫泊桑43岁就去世了,诗人兰波37岁去世,拜伦36岁就离开人世,诗人雪莱(写“冬天如果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那位)30岁就早逝了。 伟大的波兰作曲家肖邦,39岁逝世。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38岁去世,莫扎特更是35岁就离开了人间。 我们中国古代,写《滕王阁序》的王勃26岁就早早离世,许多人喜欢的纳兰性德30岁就走了。 对比一下,我这条命,贵重到哪去了呢? 反省了,我就是把自己看太重了。没必要没必要。 吾日三省吾身(如图): 生又如何,死又何惧,瞎特大爷的过吧。天塌下来有武大郎顶着。 就陷入了一种“浪费就浪费吧,都是天意”——这种庸俗的堕落的快乐之中。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着陆了,落地了,踏踏实实努力了,之前的想法太不接地气了。 我们好像是一个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的族群。 从时间线上来看,一生,错一次,要弥补这个错,就很难;从空间上来看也是,一个群体,赢者通吃。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如何竞争,倒是没有被教过如何合作、如何独处。 就像,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如何生、如何获得世俗意义的成功,却没有被教过如何面对老、病、死。 我很小的时候,在某本纯文淆杂志上,看一个小说,开头写,若在北京街头,看到一个中年人奋力登自行车上下班,你上去就给他一脚,那人绝对没脾气! ……够狠。 我当时都惊了,作者你这样礼貌吗? 当然,写那个小说的人肯定没想到,后来有了几十万、上百万块人民币才能买一辆的自行车。 有人就想说,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就愿意过普普通通的生活,给我的精神一片空间,不让世俗过分挤压它;同时我也尽力地过好我的世俗生活,行不行? 行。 接着说,我一事无成,焦虑吗? 刚才说到有几年很焦虑,后来就忙着做自己喜欢的、或者想尝试的事情,就不焦虑了。再过几年,身边已婚的朋友陆续开始离婚了,就彻底不焦虑了…… 开玩笑开玩笑。 其实和身边人对比的话,肯定是不足的会有很多。 比如,同龄人可以给爸妈大手一挥买套房,我还时不时要啃老; 同龄人接济兄弟姐妹、帮亲戚朋友解决问题,我连自己的问题都疲于应对; 同龄人年终奖用买了一辆红旗H9(此处非广告、做不起),我没年终奖…… 那对于这些,为什么不焦虑呢? 我也想了,应该是因为不在乎。 焦虑是因为在乎这些问题。 我的焦虑基本上都源于自我实现方面,源于对自己不满意。对自己较为满意,就不焦虑;对自己不大满意,就开始焦虑。一定有许多人和我不同,大家焦虑的原因各有各样。 主动放下很难,直到有一天你不在乎了。 那么怎样才能不在乎? 是不是干脆忽略、装作看不见、回避问题呢? 我觉得不是,反而你要冲上去解决那个问题。去行动,去做。 我们念书的时候老师说过一句话,叫“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干活的时候好好干,先别想结果。 好像又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我尽力了还是收获寥寥,是不是应该一开始就节约力气。 我觉得不。 有好奇心是人类的本能,你压抑这个本能就会痛苦。 创作,或者说做事情是人的本能,是一种释放,一种成就感、满足感的获得来源,你不去释放,就会痛苦。 你去尽力去做了,你有了成就感、有了满足感,你的自我评价并不低,做不到的是你能力以外的事情,你没有浪费你的时间、你的空间,你没有浪费自己。 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你将它引申来看,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本心,就能坦荡磊落。坦荡,焦虑的反义词。 说回陶渊明,他有一首诗也有俯仰之句: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大意是说,草木茂盛,绿树围绕,众鸟快乐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草屋。耕种之后读我喜爱的书。饮酒,采摘蔬菜。有细雨,有清风。泛读着《周王传》《山海经》。 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 确实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