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最早?最伟大?至少,值得尊重【月球旅行记观后感】

  在1902年的《月球旅行记》之前,其实是有过电影的拍摄的,以及是否是唯一的一部“第一部科幻片”,这也无从考证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是《月球旅行记》开始拥有了当今电影的许多特征:最基本的,《月球旅行记》是一部由多个镜头组成、由多个演员进行表演的、包含叙事的电影。

月球旅行记影评

  本片导演乔治·梅里爱,和第一代电影制作者之一的Porter一样,都display了一个现代欲望:将一切事物的距离都拉近,最终目的是抓住诱惑。而与“月球”相关时,这种欲望便被体现为将月球带到地球上,或者是人类登上太空征服月球,标题很明显表达了后者的做法。事实上,电影中天文学家通过望远镜观察月亮,也达到了一种将月亮拉近到和自己只有一臂距离的感觉,或者说是错觉。梅里爱在电影里强调了在世纪末时,地区居住者们的探索和征服欲

  通常我们认为库布里克导演的《2001: 太空漫游》是现代科幻电影的鼻祖之一,但是和这以及之后的科幻片相比,《月球旅行记》的风格并不严肃,相反,它借鉴了法国童话表演和英国哑剧的风格,再加上梅里爱曾经的魔术师身份,各种魔术技巧加上插科打诨式的桥段,充满了娱乐性。比起对科幻片的影响,倒不如说《月球旅行记》有一点启发了之后好莱坞商业片的部分娱乐方式

  接上段,因此,《月球旅行记》被后人称之为“the cinema of attractions”,因为在《月球旅行记》中,奇观、滑稽和荒诞的感觉大于了逻辑、现实和故事本身,甚至里面的人物是没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完整的成长弧线的,就像我在短评里说,确实很难给人一种“电影感”。甚至梅里爱本人也把故事作为视效的一个pretext去对待

  (莫名想到了老马把漫威电影成为“theme park”,这俩称呼,总给我一种异曲同工之感)

  导演乔治·梅里爱在本片中用到了很多当时很创新的摄影技法。首先是“stop-motion”,stop-motion指摄像机先拍摄一小段内容,然后暂停,在未拍摄期间重新布置场景,完成布景后再让摄像机进行拍摄。由于布景过程中摄像机是暂停的,所以可以实现瞬间变化或消失的效果。梅里爱后来声称,他是在歌剧院拍摄路面交通时偶然发现了这个过程,当时摄像机由于故障暂时卡住,几秒钟后又恢复拍摄。在此期间,一辆公交车在摄像机卡住时从摄像机面前经过,但因为有几秒钟的暂停,导致最后呈现的效果来看,这辆公交车仿佛一辆灵车一般。不过这个故事多半是梅里爱导演开玩笑的,因为stop-motion在1895年爱迪生拍摄的一部电影里已经被使用过,该电影展示了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处决,在拍摄期间,在刽子手放下斧头之前,摄像机暂停,爱迪生使用了一个假人代替了女演员的位置。

  在利用“stop- motion”完成拍摄之后,梅里爱对拍摄完成的镜头进行剪辑后再进行拼接,而不是直接拼接,这样消除了相机从进行拍摄到暂停的过程时过度曝光的帧,这样的技巧被称为“substitution splices”

  第三,梅里爱强调了镜头间的动作连续性(continuous action),例如,上个镜头,某个人物从悬崖坠落到镜头下方直至出界,下个镜头,这个人物会从镜头上方边界坠落着出场。

  第四,梅里爱想在17个镜头中完成17个布景,但受限于条件无法做到,梅里爱便使用了胶片的重叠和溶解(overlap dissolves/lap dissolves),这是在当时的剧院里无法做到的技巧

  最后,当时的梅里爱其实已经有让镜头运动去拍月亮的想法了,但是和现在的zoom in镜头不一样的是,梅里爱让“月亮”由远到近地靠近镜头,达到月亮在镜头里越来越大的效果

  从现在来看,《月球旅行记》是原始甚至是愚蠢的,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月球旅行记》确实为后世电影史启发了不少……



    作品集月球旅行记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