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黄金三镖客:三部曲之最

  到1960年代中期,好莱坞对西部片颇为厌倦,西部片被日益看成是另一个时代的遗迹,乏味而做作。当然,西部片仍然是电影史上的基本类型,但时代变了,西部片在流行文化中不再牢牢占据一席之地。瑟吉欧·莱昂内(Sergio Leone)不认同这一点。这位意大利导演认为,这种濒临过时的电影类型已经趋于成熟,可以加以改造,他称之为意大利西部片(这一名称既得自于意大利外景地,也得自于片中大量意大利式的纷争流血)带来的持久影响印证了他的看法。

黄金三镖客

  莱昂内先是拍摄了少数几部电影,随后将当时名气不大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邀请到意大利,翻拍黑泽明的《用心棒》(Yojimbo,1961)一片,影片根据达希尔·哈米特(Dashiell Hammett)的小说《血腥的收获》(Red Harvest)改编,拍出了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无名氏”西部片《荒野大镖客》(A Fistful of Dollars,1964)。该片预算极其有限,但风格独特、手法新颖,大获成功,莱昂内接着又拍了《黄昏双镖客》(For a Few Dollars More,1965),该片同样由伊斯特伍德担任主角,扮演另一位少言寡语、无名无姓的反英雄人物。

  但真正奠定莱昂内作为电影传奇人物声誉的,是“无名氏”三部曲的第三部《黄金三镖客》。故事发生在内战时期,人物是三个无业游民,尽管他们每一个都清清楚楚对应着片名之一,但其实三人并没有多大分别。伊斯特伍德再次登场,这次他扮演一名不老实的赏金猎人(表面上是“善人”),他反复抓获(随后释放)罪犯瓦拉赫(Eli Wallach;“丑人”),以此提升悬赏金额。在一通大吵大闹之后,从前的合作伙伴再次组队,寻找南方部队失窃的黄金,但不择手段、是非不分的范·克里夫(Lee VanCleef;“恶人”)让他们的寻宝变得更为复杂。

  莱昂内对情节并不十分在意-《黄金三镖客》的拍摄采用了纯粹的电影元素。他认真设计每一幅银幕画面,仿佛在绘制一张巨大的风景画,还常常纵情于极度的特写镜头之中-画面往往比人物的眼睛大不了多少。莱昂内采用极端的剪辑手法推进故事情节,常常把影片剪得与埃尼奥·莫里康(EnnioMorricone)的著名配乐节奏一致,后者在更具传统特色的管弦乐中采用了特殊乐器和电吉他。每一帧画面都流露出独特的风格,一如汗珠从他的明星演员面孔上滚落。

  在伊斯特伍德、瓦拉赫和范·克里夫在一片古老墓地上演三人决斗一幕时,影片以特写画面展现了三人的面孔。从此,这一幕成为电影史上遭到模仿和戏仿最多的一幕。影片在面孔与面孔之间的快速切换,使莫里康扣人心弦的配乐越发动人,画面捕捉到了每一个斜睨的眼神,每只手摸枪的动作。影片手法看似俗套粗拙,但绝对令人着迷不已,是改写西部片规则、使之适应莱昂内独特想象的大作。



    作品集黄金三镖客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