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责任
2022-06-27 网友提供 作者:欣波儿 点击:次
在《廊桥遗梦》中,弗朗西斯卡在婚后遇到了真爱,最终为了孩子们,她选择留在家里。还记得那一幕,她坐在丈夫的车里,外面下着瓢泼大雨,摄影师的车从旁边开过,她深知这一别就是永别。她百感交集,情难自已,观众也跟着她揪着一颗心。 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故事结束了。爱情故事里,梁山伯与祝英台经历生死之恋,最后双双化蝶,故事结束了。那些或美好无暇,或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总是贸然结束,谁都不知道婚姻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当然,顺着故事线,我们曾经想象的婚姻故事也应该延续童话般的美好: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生了几个孩子,相亲相爱度过了几十年,然后白发苍苍,坐着摇椅慢慢聊…… 然而有的时候,故事可能变成另外一种样子:就比如弗朗西斯卡在婚后遇见了真正令自己心动的人,然后爱情和责任,忽然变成了一个选择题,一个道德伦理题。还记得看苏珊桑塔格的纪录片,她形容自己婚后遇到真爱,然后毅然选择离婚时,跟丈夫的离婚大战用了个词:ugly。爱情里好聚好散是很难得,即便是他们这样读书万卷见多识广的couple也难例外。 在《暗处的女儿》里,莱达选择为了爱情,离开自己的两个女儿出走。当然,就影片来看,也不能说全然是为了爱情所做的牺牲。很显然莱达在之前就已经不堪被家庭和孩子束缚的生活,她一心一意想做学术,却被生活中的一地鸡毛,鸡零狗碎弄得苦不堪言。然后有一个她崇拜和仰望的学者出现了,好像她一下子被照亮了,简直是义无反顾离开了自己的家。 影片里的那个场景很令人揪心:女儿们见到她回来,稀罕地跟她玩,跟她说话,非常亲昵,然后忽然间她就冷漠起来,孩子们好像敏感地意识到什么,不停地叫着妈妈,妈妈。当她穿上外套,她们问:“妈妈你去哪里?妈妈你还回不回来?”然后啪一声,莱达出门了。这一幕真的太痛苦了。 看了豆瓣上的短评,还好没有人从道德层面指责莱达。当然这个场景和情节不是影片的重点。重点是,无论做何种选择,生育都是一种对女性的捆绑。这种捆绑就算没有道德层面的困扰,也是一种生活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束缚,更多的是精神层面。弗朗西斯卡留了下来,把内心澎湃的激情和爱意几十年深藏心底,为孩子做了最大的妥协和牺牲。莱达狠下心选择了离开,奔赴爱情、事业和自由,最后成为剑桥大学文学系的教授,但是她心里真的开心吗?离开孩子三年后,她因为忍受不了对孩子的思念,又回去了从前的家。但是离开的这三年,却成了她心中的疤和痛,以至于多年后在海滩上,当她遇到一个如当年的她年轻的母亲和如当年的女儿幼小的孩子时,一时情难自已,做出一系列奇奇怪怪的举动,回忆起了自己曾经的往事。 所以有了孩子,无论如何,你都难以痛快潇洒。 2016年,很幸运地,我被公派美国访学。这原本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却因为我跟当时年幼的孩子难舍难分,在走的时候痛苦不堪,去到美国,又在每次跟孩子视频完以泪洗面,看到院子里跟儿子一样大的小朋友玩耍,又要因为思念痛哭流涕,最后跑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孩子还小,他没有你那么复杂的情感,suffer的是你。 最后我不得不因为太过思念孩子而提前回国。 后来想出去读博,又几度因为对于一个人一边带孩子一边做学术的高难度操作而不得不放弃。 那几年挺难的,说实话。曾经的文艺青年,自从有了孩子,就变得格外接地气。职业发展和照顾孩子,尽管并不矛盾,但对于女性来说,这终究是一道选择题。 生育于我,于女性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想做一个能够认真陪伴孩子成长的妈妈,生育意味着放弃或者让渡一部分自我,包括时间、精力、职业发展、个人成长、社交等等。 前段时间我想请几个老同学吃饭,结果就是很难约出来,大家下班接送孩子、回家给孩子做饭、周末要接送兴趣班等等。自从有了孩子,鲜少再跟朋友出去旅行。跟朋友逛街,喝茶也成了奢侈。 不过一切都是无怨无悔的。因为孩子是跟你的生命深度联结的。一个妈妈会想:孩子好就是我好。为了孩子就是为了我自己。至少在孩子幼年时会这样想。 当然,生育也带给母亲以快乐和希望。有人依赖你,喜欢你,无条件相信你,那种感觉是好的。在你的精心照料下,孩子学会走路、说话、学习、思考,这个过程是美妙的。成为母亲意味着你曾经的矫情软弱被治好,意味着你得独自坚强,充满坚韧。 你被孩子牵绊意味着丧失一部分自由,但是与此同时,这种牵绊又是柔软的,甜蜜的,心有所依的。 莱达最后回去了。这并非作家为了创作的即兴发挥。现实中,的确听说过女人放弃抚养权离婚后,为了孩子又复婚的。还有为了爱情跑出国,为了孩子又跑回来的。女人一旦有了孩子,天涯海角心都给孩子拴着。 这是弗朗西斯卡的困境,也是莱达的困境。一时理智的代价会有隐痛,一时任性的代价会有伤痛。孩子们会安全地长大,他们不会知道母亲们真正经历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