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浅析《拯救大兵瑞恩》不朽的独特魅力

   《拯救大兵瑞恩》是电影史上最优秀的战争片之一,它以“奉上级命令深入敌方解救一名普通士兵瑞恩”为切入点,不仅真实的还原了二战的残酷场面,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战场上的惨烈,更是充分展现了影片创作者关于人性、军人职责与个人生命价值的深入思考。

拯救大兵瑞恩

  一,主观镜头与细节刻画

   该片曾被誉为“最能反映二战的电影”,其中渲染的气氛也是最能让人产生共鸣的。从表达手法来看,该片并没有用通常战争片惯用的万千兵甲炮台的宏伟场面或大远景下的横尸遍野,对士兵们的牺牲没有简单几秒的中弹倒地一笔带过,而是以主观的视角鲜活逼真地展现个体士兵从中弹、流血、痛苦中挣扎到死亡的过程。如影片开头6分钟内展示的,有人从水里捡起自己的断臂仓皇逃命、有人捂着散落一地的肠子哭喊,以及寻找大兵途中医护兵韦德在死亡时不断涌出的鲜血和在痛苦中的挣扎。相比较其他战争片的火光漫天震撼人心的大场面,这种微观视角的细节刻画,配合恰到好处的音效和配乐,更让观众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二战的惨烈。而关于牺牲者之多,导演只用了一望无际的墓碑和数不清沾血的士兵牌就交代的一清二楚。拍摄手法上,影片主要采用了手持拍摄,镜头随着要表达的人物摇摆和移动,摄影机和落水士兵一同沉入海里,并记录下子弹在水里穿透他们胸膛的画面。拍摄角度多采用水平或仰拍。仿佛更加拉近了观众和这场战争的距离。

  二,个体生命价值为主题

   影片在士兵们刚踏上寻找瑞恩之旅时就提出了一个疑问:八个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一个人,这件事值得吗?换句话说:八条命和一条命,哪个更重要?正如片中一名士兵所说:“你也有母亲,我也有母亲,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那么这个任务合理吗?关于这一点,影片到这里的回答是:“军士没有为什么,只有执行任务和战死”——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

   接下来的影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讨。如片中一名军官对自己经历的描述:众多士兵的命换一个军官的命,合理吗?我们不禁思考,军官的命就比士兵的命更重要吗?正如片中米勒上尉提到的,军中上级所谓通过人数多少来“将任务和部下的命之间进行的选择合理化”,那么“这个瑞恩最好回去治病救人” ,好像确实如此。直到当真正的瑞恩被告知“你可以回家了”的时候,他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有什么资格离开?其他人和我一样努力。” 到这里编剧给了这个问题一个回答——每个人的生命是平等的。

   一个人的命并没有比八个人的命更重要,八个人的命同样也没有比一个人的命更重要,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重要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应该被白白剥夺生命,哪怕是敌人。

   “杀死一个投降的战俘是不对的,这是国际公约”这是厄本的话。那个厄本恳求最终被米勒上尉放走的德国士兵,最终开枪杀死了米勒。战争是残酷无情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战场上的人不得不开枪杀死对方。正如被俘的德国士兵的那声呐喊:“该死的希特勒!” 或许德国士兵也想回家,但由于某些必须服从的命令,他们不得不在这里战斗。该死的不是人,而是战争。

  三,关于战争与英雄人物的思考

   谈到这里就不得不探讨另一个话题——人们对结束战争的渴望。片中的每一个人,从军官到普通士兵再到平民哪怕是敌方士兵,无一不渴望结束这场战争。厄本,战场上永远躲在最后,眼看战友惨死敌人刀下却不敢上前帮忙的翻译员,导演在很多场景中充分展现了他的懦弱,但我们知道,厄本在之前从未上阵杀过敌,在面临战争的血腥场面时害怕是人之常情,厄本这一人物充分表现出一个普通市民对战争的恐惧。 “我想回家”这句台词在影片中不止一次出现。从第一次找到“瑞恩”的哭泣,到医护兵临终前的痛苦呻吟,影片用了大量篇幅描绘士兵们对“家”的怀念,就连沉着果敢、有勇有谋的米勒上尉谈到自己已经家人后也无法抑制的在一旁偷偷落泪。 “如果能早日结束这场战争,我愿意留下来执行这项任务”米勒上尉这样对下属说。在瑞恩与米勒的对话中,瑞恩忆起和家人一起的生活——战争前的生活都是美好的,此刻却只有战场和硝烟。瑞恩在片中的设定是一名普通的美国士兵,却可以说是人们心中理想的士兵形象——勇敢、正直、忠诚。瑞恩接到的任务是“誓死守卫这座桥”。在瑞恩做出“我绝不离开这座桥”的决定后,军士长和上尉的决定是“留下来,一起为赢得回家的权利而战斗”。如米勒上尉在发现埋伏决定战斗的时候所说:“我们的任务是打赢这场战争。” 至此,英雄人物的精神得以升华。

   总之,该影片以生动的人物塑造、独特的拍摄与表现手法和动人心魄的故事,不仅充分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并巧妙且深刻地表达了浓厚的人文情怀,是一部值得反复观赏和思考的独一无二的战争佳片。



    作品集拯救大兵瑞恩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