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掬水月在手》
2022-04-18 网友提供 作者:chun. 点击:次
在观看这部传记类的记录片前,我对叶嘉莹先生并不了解,仅仅是听过先生名讳,所以让我有点无从下手,所以想了很久才开始写。 我觉得这部记录片,最与众不同的是,他的文学氛围营造的很好。通过将叶嘉莹先生的个人经历和千年中国古典诗词进行交织,来表现叶嘉莹先生在诗歌长河中去寻找意义轨迹。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是唐代于良史《春山夜月》中的两句诗。掬一捧泉水,好像明月在自己手里一般。拨弄山花,香气溢满衣衫。大概形容的就是叶嘉莹先生的人生和诗歌的关系吧。 从叶嘉莹先生给人的印象来看,诗词已经在她的眉宇间留下了痕迹。使先生看起来如此的淡然、乐观、可爱。她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去细细思考,在讲述起以前的迫害时,先生没有充满愤懑,也没有充满怨气,而是很平静地讲述了那些事,包括自己刚生完孩子被关进警察局里的时候。只有在提到大女儿和女婿一齐逝世的时候,她说:“是不是因为我说想要一个孙子,所以上天对我的惩罚”。我听到的是一位母亲的自责与无奈。影片中有一位先生说到:“在亚洲中心见到她时,迎面走来,看到大家,眼眶一红,但也就那样了。”他把自己退到这样的一个位置上,悲喜同样看待,我觉得这是值得令我久久不能平复的事。 叶嘉莹先生的老师顾老师说:“一切世法皆是诗法,一切诗法皆是世法。”诗歌是为了诗人记录与抒发感情之作,“诗”和“世”不可分割。杜甫先生的《秋兴八首》写出了中国盛唐的兴衰,人生心情和态度,他的诗歌是根据自己的遭遇所做的。他的那种困境,那种抑郁不得志,那种忧心国家生死的气魄,都在诗歌中。我觉得这也是导演想表达的吧,影片中的背景音乐,是音乐家佐藤聪明以《秋兴八首》为本进行创作的。在初次听到背景音乐时,有种萧瑟、凄凉之感。我还在想,先生如此的生活态度和如此的行为作风,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音乐,起码不应该是这样的,不应该的。在对影片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时,我觉得这背景音乐竟然也有一些坦诚和无畏。仔细想来,叶嘉莹先生的颠沛流离和杜甫先生也有所相像。都经历动荡岁月,也都存有对祖国的思念。杜甫先生年仅四十四岁,中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莫大的痛。叶嘉莹先生连写多篇《哭女诗》,虽在生活中,她不曾向同事和朋友倾诉她的伤痛,可她的词中却充满了悲伤和无奈,何等的伤痛。让她写下:“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相信在这一刻,她的种种经历浮现在她的眼前。她的不公,她的无奈,在此刻,在人细读她的诗中,全感受到了。这片子,用了比较淡然的拍摄方式去进行拍摄,也使用了大量的空镜头和如此凄凉的背景音乐。片子的情感宣泄点应该是着重在叶嘉莹先生的诗中,从而体现了叶嘉莹先生和诗歌毕生的交织,诗词滋润了她。使她从容、使她优雅通透、使她经历了多遭坎坷却依旧不被世事所玷污。她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诗也在她的生活中。 这既是一个学者的个人史,也是一整个百年的流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