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扑火的徒劳是极致的美丽
2022-04-05 网友提供 作者:哲人不相信眼泪 点击:次
在回顾完原著的基础上,无字幕看了一遍,字幕又看了一遍。只看了几遍所以只能来粗浅地讲讲新版《雪国》,无明显剧透可放心观看。
1.感官的美。首先是视觉上很美。画面色彩整体比较素,场景必然是美的,村舍的黑、雪的白、橘黄的火光……人也是很美,苍白的皮肤、墨黑的眉发、发梢在阳光下闪耀出的金、脸上的红晕,沉静的色彩与鲜活的色彩的碰撞,这其中,那点象征生命的色彩就格外令人怜爱。画面的内容也相对比较简洁,在黑与白中,线条与轮廓尤其凸显,让人忍不住畅想那个雪国里的东西摸起来的质感是否也如同画面一般,有一种洁净的、不很光滑的古老的木质家具的摩擦感。在这种情境里,岛村呼出的飘渺不定的烟,人们眼里闪烁不定的水光也显得沉静。听觉上也很美,主演的声音很美,这不用说,然而除了剧情中出现的音乐与对话之外,我尤其想强调的是来自雪国本身的细微的声音:跫音、纸张翻动的声音、点火柴的声音、风声、木柴燃烧的噼啪声……这种美丽是在映画出来之前就有所预料的,毕竟是《雪国》的影视化,感官上的那种极致而微妙的美丽是基本的要求,没有什么夸张的特效和震撼的场景,将雪国的样貌原原本本地展现,就很美了。 2.命运的美。也许有人觉得,驹子也好叶子也罢,甚至行男与师傅,都是被不可抵抗的力量所推着走向不能抵抗的结局的,比如疾病、比如贫穷。在我看来,雪国中人的命运不是某种早就决定好的东西,而是由雪国中的人们凭着强烈的“自我”的意志而最终交相编织出来的东西,如果说驹子的“命运”是条曲折的线,那么决定这条线的样子的绝不是它的走向,而是在某些时刻绽放出的强烈的色彩。比如在车站送别的驹子,明明是无甚波澜的场景,但是我甚至认为,她不选择回家而陪岛村去往车站的固执,代表了她这一生。驹子永远朝着她所向往的那种美好跋涉,就像飞蛾永远朝火光的方向飞,但是正如飞蛾终将投入火焰,驹子的追求最终也在火中焚净。驹子是飞蛾,叶子何尝不是?行男何尝不是?雪国众生何尝不是?岛村像是一个外来者,也是我们读者、观众的眼睛,看到、叹息道:“徒劳。都是徒劳。”既然明明是徒劳,那么这其中每只飞蛾的挣扎又算什么呢?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美丽绽放的地方吧。 3.错位的美。表面上来说,这部雪国电影的叙述方式,故意模糊了人物的一些行为,观者对这部分的预想,与影片最后以撕裂般地方式揭示出的真实错位了,我们跟随着岛村的视角粗鲁地阅览了被驹子狼狈遮掩的真实,这种意外的发现是美的。更进一步说,这部电影中很多场景是以岛村的记忆展开的,所以夏天好像是冬天一样,秋季也大雪纷飞,然而我们也能够隐约察觉,岛村明明作为我们窥视这个雪国的眼睛,但他的雪国与被他渲染前的真实的雪国是有错位的。因为岛村本就在探寻着自我,叹息着徒劳,我们从他给我们戴上的眼镜后边窥探,自然看到的是纯洁的必然逝去,自然看到的是徒劳的挣扎与虚无的人生。如果能察觉到这个错位,并且能以稍稍脱出岛村的视线去看这雪国众生,想必能感受到有关于人这一种存在的另一种美。 ps.明明是主役,饰演岛村的高桥一生老师真的是没什么存在感,察觉到这一点之后再次被高桥桑的绝妙的表演所震撼。因为在《雪国》的故事中,岛村本来就是一个观众的窗口般的存在,观众以岛村的“徒劳的”视角看这个故事。除此之外,岛村这个角色只需要偶尔推动一下剧情,后悔一下是不是自己让驹子“不纯洁”引起观众思考就行了。高桥桑演的岛村真是完美完成了这个角色的使命而且毫无违和感,在一些场景中,他的脸和神情还会偶尔美到我一下。说的夸张点,就是非常细致地把握了岛村这个角色灵魂。毕竟岛村这种人要我看来就是那种:“活着挺好,死了也没什么不好,话说回来死和活背后是什么东西呢?想知道。不过即便知道也是徒劳吧。”这种气质也就高桥一生能够把握得这么精妙了!选角选得太好了! 超出期待,而且我很喜欢高桥一生,所以私心打五星哈哈哈。不过这部作品本身也该有9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