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赚了很多钱的畅销书作家就是好作家吗

  怀着很大的期待看的,连带着一起读完了原著。

  看完原著,对比之下觉得剧还是改编得非常好的,大刀阔斧地修剪了冗杂的部分,且书中角色与现实角色找同一位演员扮演,视觉上的冲击明显更大。双线探案还算紧凑,女编辑和恶毒作家的死亡真相,还是挺新鲜的,尤其是记住了莱斯利曼维尔的名字。

  剧中将编辑苏珊女士一家与作者的关系拉得更近了,所以艾伦康威在书里埋下的梗中也包括对苏珊一家的恶劣玩笑,但同时,这也让苏珊更进一步地发现了真相,这比原著中显得不草率且更有阶段性的突破,短短六集很容易就讲清楚了来龙去脉。原来这个初看剧时感到的“容易”会需要作出如此多的取舍。

  艾伦康威是个坏人,但是可能是个好的侦探小说家,但并不是好作家,因为他不认可自己的作品,他想写的那些东西并不好,或者并不被主流商业价值所认可,但他随手一写,就能写出名满世界的侦探小说系列。他有才华,但这些才华与价值让他痛苦,所以他从一开始就埋下诅咒。他对这一切是恨的,更恨的是乱套的现状,他需得依靠写作,这是他赖以为生也是非常信任的技能,但他心里想写的东西并不能给他足够的回馈,反而是他嗤之以鼻的东西令他声名大噪。这一切都是扭曲的,当然我们在书里见到他写的原句,意识流的,充满着黑色的流动的粘稠的辞藻,有意放大了黑暗面但也没什么故事性的,很晦涩的那种东西。很明显卖不出去,但是不值得看吗?我说不上来,但我们的资深编辑苏珊表示不太行。

  所以艾伦对这个世界有那么多恨——如果不需要我发挥我想要发挥的才能为什么还要给我机会,但又狠狠阻隔住我与真正的我的界限?假装给我机会的人都只是想要物质,但我又也是需要物质的,我们看到,他还是一名需要享受生活的作家,并不是苦行僧,成为畅销书作家确乎为他带来了某种便利,但当然这也让他更厌恶自己,所以他把所有的恨回馈给所有算是给过他机会的人,编辑、商人,也包括读者。

  这是我见过的最招人恨的恶趣味作家,原著中有很大的篇幅谈论流行与艺术、阅读需要与品位之间的纠葛,甚至展示了艾伦康威自己写的片段。但剧中截取了最有效的核心,有趣的是,这或许也就是侦探小说畅销的关键:找到一个核心并放大。我们从艾伦身上看到,作家原来并不都爱自己的人物,以往我们以为,亲手送葬自己创造的世界,对读者而言很残忍,对作家本人更是一场很长的折磨。这确实是,他同样郑重对待,以一种仪式感维持着整套计划一步步走向终点,但他的目的是为了报复。

  我好像理解艾伦康威,甚至有些敬佩,他不想赚钱想要艺术,但赚钱的内容却信手拈来,而这是对的吗?他不接受乱套的生活,或者是乱套的自己,仔细想想,生活本来也是乱套的,大部分人随波逐流被裹挟着走下去,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但艾伦一边做了一边还在扑腾,他不接受这种乱套,他缺德,但也是个勇敢的人。当然,也反正是不扑腾就来不及了,谁能想到设这么大一局,结果最后自己可能来不及见证胜利呢。他急了,结果更快就死了。

  苏珊站在他的对立面,她是资深编辑,性格洒脱,高跟鞋装在包里,年龄已经不小了但还是比较肆意,她能一眼看出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而好与不好的界限一部分在于文学性另一部分可能在于商业性。她与艾伦康威的争执也源于此,他们有彼此不同的审美需求和表达需求,甚至可能,苏珊原本是一个不太表达的人,但在这件事上,她表达了并探求了。

  有一场很喜欢的戏,是苏珊终于明白艾伦在小说里那个家庭教师的位置,原来是在嘲讽她的家人,她深受侮辱,大为光火。苏珊带着黑暗走进来,而凯蒂在光明中意识到艾伦的刻薄,但苏珊接受了一杯酒,她没有陷入黑暗里。

  回到关于改编的探讨上来,总之这是一部挺好看的剧,改编的主视角以苏珊开场,而细节全部围绕苏珊如何寻找并发现艾伦的死亡真相,查尔斯下黑手的诉求也更为迫切合理,干净利落,在看过原著后反加一分。



    作品集喜鹊谋杀案影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