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杂文评论 > 影评书评 >

中规中矩的《狙击手》,是张艺谋又一部合格但不好看的电影

  2014年,伊斯特伍德执导了《美国狙击手》,第一次看不是很满意,电影标尺一如既往是西方对于战争的思考和厌恶,场面其实也就那样,不过那段沙尘暴里撤退的桥段看得我心里一阵阵发毛,男主角的每一步奔跑都是和死神的竞速,这种场景,中国导演没人拍得出来。后来奥斯卡大赏,《美国狙击手》有六项提名,但是只拿了一个最佳音效剪辑的奖项。原因在于那年的《鸟人》实在是太强了:一座美国电影史上并不出名的巅峰!
 
中规中矩的《狙击手》,是张艺谋又一部合格但不好看的电影
  美国狙击手
 
  2022年,张艺谋执导的《狙击手》上映,我在电影院第一遍看完,肯定说不上满意,苦思冥想问题出在哪里,于是回家后把《美国狙击手》拿出来又看了一遍,突然发现伊斯特伍德和他的《美国狙击手》不是一般的好,同时也发现了中美电影一个最本质的区别:美国电影是围绕人物的塑造去讲述故事,中国电影是讲故事的时候顺便去塑造人物!
 
  中国狙击手
 
  感情的辅助线要不要穿插在战争电影之中?
 
  第一次看《长津湖》,开局的十五分钟很令人惊艳,其内容是伍千里回家探亲,这在中国的战争电影里太少见了。通过那一段描述,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英雄和普通人一样,也有爹娘和兄弟姐妹,也有回家之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打算,也有对于兄长牺牲无尽的遗憾……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英雄的底色!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战鼓敲响,我们的战士们离开温暖的家庭、毅然决然地奔赴战场就更让人肃然起敬了!
 
  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绕不开额坎
 
  在《金刚川》中,导演一样细腻地表达了刘浩和女报务员之间呼之欲出的情愫,但在中国人的价值体系中,家的位置是必须排在国之后的,所以这些小情小爱在国家大义面前一样是不能过度表达的,至多只能是血色中一抹亮色而已!
 
  《金刚川》中一闪而过的感情线
 
  中国战争电影的天花板毫无疑问是2007年的《集结号》!和我们以往熟悉的充满枪林弹雨的战争片不同,影片中的主角谷子地既可以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也可以在和平年代为了战友的名声不懈奔走,这其中贯穿始终的是谷子地对于战友们的深厚情谊。当观众看完全剧,丝毫不会觉得谷子地的坚持是矫情的,反而他的遭遇赢得了很大范围内的共情!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充满反思的战争电影,仅仅也就是昙花一现……
 
  集结号是国产战争电影的天花板
 
  相比国内战争电影,欧美战争电影中对于感情线的描述更为直接更为深刻,这种描述首先在电影的节奏上做到了一张一弛,紧张刺激、血腥惨烈的战争场面和模糊又温暖的家庭回忆交替出现在荧幕上,让观众自然而然产生了厌战的感受,继而升华了主题。2001年上映的《兵临城下》是我印象中较早以狙击手作为主要人物拍摄的战争电影。这部电影对于神枪手瓦西里和女青年坦妮娅之间的战时爱情做了毫无顾忌的描述,而这种爱情的描述丝毫没有影响瓦西里的英雄人物塑造,反而让他更加鲜活立体。也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原因,当战争阶段性结束后瓦西里和坦妮娅在战地医院重逢,那温馨与残酷并存的画面才会让更多的观众痛恨战争和渴望和平!
 
  最后重逢的一幕
 
  《美国狙击手》继承了《兵临城下》一样的价值观,剧中的感情主线就是男主角和妻子的相识相爱,两个人相处或通话的片段占了整部电影的约四分之一,成为这部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男主角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因此留下的战后创伤是逐渐累积的,整部电影从医学角度来看其实就是男主角的患病史,观众通过导演的镜头可以感受到那种紧张压抑的战争环境下,男主角不得不日复一日杀人的痛苦,而与之相对,回归家庭的舒适感就更加吸引人了!
 
  重逢始终是美国战争片的高潮部分
 
  单纯就中外战争电影的立场来说,无所谓对与错,国情不同目的不同观众不同,以人为主还是以战为主其实都没有问题,但是就电影艺术来说,以战为主的国产战争电影短板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剧中人物的扁平化:因为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战争场面的描绘中去了,对于人物的刻画就很难做到完整了。此时很多人可能会质疑:什么叫人物扁平化?和战争有关系吗?我在这里随便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扁平化的人物,是中国电影的最大问题
 
  在老电影《红日》中,杨在葆饰演的连长石根生就是一个塑造得很有味道的人物。比如下面这个镜头,发生在团部组织的总结会后,在会议上,有战士们对于石根生在战斗中的鲁莽指挥提出了意见,石根生非常后悔自责,一个人生闷气。但是当他看见自己的战友伤愈回归之后,他马上又像孩子一样快乐地去拥抱战友。而剧中人物的塑造就是在这一前一后、一上一下中完成了!
 
  


作品集狙击手影评
相关文章: